加强朗读教学,感受语言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0
/ 2

加强朗读教学,感受语言魅力

马文琴

成都市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 610041

[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理解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朗读教学,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情感,从而为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朗读教学理论和阅读的认知心理学来看,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阅读”这个词,通过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汉语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多读,熟读,并指导学生阅读好书。

[关键词]朗读教学;表达;情境;审美能力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语文教学为例,提倡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学生自主阅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朗读课文,而是要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知识,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朗读不够重视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不够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教学内容,减少了小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或者干脆用讲课的方式代替朗读,导致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上对教学文章进行朗读的机会。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还降低了很多,并且由于小学生缺乏对文章的朗读,导致小学生对文章作者表达的意思只能浅显地了解和无法对书中展现的意境进行联想。

(二)小学生朗读方式比较单一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时,基本上都是在早读时间集体朗读或者在课堂教学时让某个学生单独朗读。在早读时间的集体朗读过程中,看似课堂声音很大,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学生朗读时漫不经心,或者假装在朗读,同时全班学生同时朗读,有的学生慢,有的学生快,容易导致朗读的节奏混乱,最终让小学生忘了对文章进行朗读的目的,而开始机械的完成朗读内容。

(三)教师在小学生朗读过程中缺乏朗读技巧的指导

小学生进行朗读活动的最终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小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理解和体会到文章想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另一方面是教会小学生学习朗读技巧。在实际朗读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文章的意思和感情,而忽略了教授学生学习朗读技巧。

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邱少云同志被大火包围时的章节和战士们看着邱少云同志被大火吞噬而无法施救的章节时,有的教师只会简单指导学生或者声音高昂或者声音低沉的进行朗读,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文中悲伤和沉重的思想感情。教师的这种简单的提高声音或者降低声音的朗读教学方式,根本没有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朗读技巧,更无法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教学也毫无效果。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诵读情境,读出文中表达的情趣

学习和兴趣是密不可分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在朗读课教学时,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和阅读课文。

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观潮的视频,学生在课堂伊始就被观潮的盛况所震撼,激发起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每朗读完一个段落就给学生观看这一段相应的视频,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段落内容,还能为下面的段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突出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朗读教学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不脱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语文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积极情绪,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发言,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典故或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

例如:在学习《猫》这篇课文时,在第一遍朗读完成后,教师可以询问班级中有没有学生喜欢小猫,有没有学生家里养猫。让喜欢小猫的学生回答假如自己养一只猫,想象中的猫是什么样子;让家里有猫的学生描述自己家猫的生活状态,适当模仿猫的动作等。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没有养猫的,一组是养过猫的,让两组学生进行一场关于猫的讨论,结合课文中对猫的描述让没有养猫的学生建立对猫的初步认识,以便开展后续学习。

(三)力求准确发音,感受语言文字音韵

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发音。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课文中的情境生动呈现在眼前,仿佛置身其中,再辅以准确的发音给人以生动形象的体验。在朗读时,发音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

例如:“哥哥”两个字,若单独拆开看,两个字的读音都读一声,但若两个词组合成一个词语,则第一个“ge”发一声,第二个“ge”顺势发轻声,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发错的读音例如:“l”和“n”“zh”和“z”等,需要经过不断练习,克服发音上的缺陷,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纠正这些读音。

(四)建立评价体系,保持学生的朗读兴趣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隐形措施。众所周知,学生在完成一件任务时,最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或点评,从而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朗诵这首诗时要配合激昂、高亢的情感。学生完成朗读后,教师要就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朗读,不断提高朗读水平。若学生朗读时语调平缓,不能体现当时战争的艰辛和红军战胜敌人的决心,教师要指导学生改正朗诵的语气;若学生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表现良好,气势到位,充分体现出长征的艰难困苦以及作者写作时激动的心情,教师不要吝啬夸奖的语言,通过对学生的夸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继续保持朗读课文的这种激情,同时为其他同学做一个好的表率。

三、结语

简而言之,要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就必须注意朗读。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写作时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提语文语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旭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6).

[2]王翠兰.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J].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3]王明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