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祝琳华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街道型塘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作文是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本文从作文教学的现状的反思出发,探索教学方式,突破作文命题题材的束缚,构建生活化的作文模式,构建积淀式的学生阅读模式。

关键词:探索 突破 构建


作文是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构建优质高效的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突破教材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探求作文教学的创新之路。

  1. 作文教学的有效探索

探索一:作文教学的现状的反思

1、作文教学目标的文学作品化与学生作文思维能力落后之间的矛盾突出。低年级的学生尚不具备谋篇布局的思维能力,不具备整体把握的思维能力,应当把学生的作文看作是学生思维的展示。

2、作文教学目标的文学作品化与学生生活积累、阅读积累之间的矛盾突出。学生本身是来学习的,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有一个积累、提高的过程,应当把学生的作文看作让学生把自己要表达的表达出来。

探索二:作文教学的有效探索

树立科学的作文教学观,把作文还给学生,让学生写自己的作文,探索实施作文教学。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构建人性化的语文课堂,摈弃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迎来了清新的教学空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着力做好以下两个突破:

(一)、突破作文命题的束缚

作文教学在认识到同一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承认而且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的文字化,是学生思想自由表达的平台,是学生对生活感悟的那一朵朵闪着智慧光芒的浪花!生活阅历的不同,知识积累的参差,文学素养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学生对命题作文的理解程度和表达方式。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很难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所以拓展作文内容的外延已经成为生本化作文教学的必要途径。

在五年级下册第一次作文内容的教学中,和远方的小学生“手拉手”,在农村的孩子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知道从何写起,更不知道写给谁。这次作文给孩子出了一道难题,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不仅会使效果大打折扣,还会打消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命题进行拓展,以求得学生的认可,求得学生的共鸣。因此把题目缩短成和某某“手拉手”。可以是远方的亲人、朋友,更可以和身边亲人、朋友“手拉手”,把自己最想说的和最想说的人说,从而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匣子。

(二)、突破作文题材的束缚

小学的作文拘泥于记叙文的教学,结构老套,容易使学生在脑子里形成固定的写作模式,甚至较长时间处于对别人作文的模仿。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所写的记叙文的主题甚至可以写出成人的思想。从而使学生的作文缺少创造性,缺少灵性和童真。从而使作文教学不再是打开学生写作思维之门的有效途径,反而成了禁锢学生写作思维的枷锁。

拓展作文题材的束缚,把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思想渗透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写作动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总结生活,从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善于表达的能力。笔者有一次选择一个农村孩子最喜欢做的一件事——钓鱼作为写作题材,在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的同时,点拨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去总结钓鱼的经验、钓鱼的感受。这突破题材的束缚,写学生自己的生活,突破是为了新建,注重做好以下两个构建:

(一)、构建生活化的学生作文模式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觉得无内容可写,因为在他们的脑子里没有写作的素材,没有生活的经验的积累。他们处于生活的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这种转变的速度会加快——做一个生活的真正的有心人。“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强调的是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让孩子在他那种率真而透明,质朴而天真的感觉中随心所欲,任意挥洒,看到什么写什么,听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既是最初的写作方法,最原始的写作手法,最真实的生活体现,更是“到生活中去,从实践中来”的最高境界。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时刻伴随我们左右。美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审视美,开启他们的审美观,激发表达美的欲望,触动学生心中那一根跃动着的创作灵感,学生的作文才是真实的,有活力的、有生命力的。带着这样的理念,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写出真人、真事、真情,这才是学生的作文——一个个鲜亮的生命!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总结生活是一个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在农村,有广阔的田野,起伏的山峦,涓涓的流水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家庭琐事,亲身体念,学会技能。社会万象,变化多端,终结经验,学会生存。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美感,在体念中感受成功,在社会中,学会做人。

(二)、构建积淀式的学生阅读模式

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能力。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的表达。读文可以积累丰富、规范的书面语言;读文可以了解篇章结构,学习布局谋篇。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读好书,培养喜欢读书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词句积累和写法积累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选择美文美句让学生欣赏,更可选择学生习作中的美文美句让学生欣赏。以增加学生的积累,激发兴趣,更能激励学生注重阅读积累。

总之,把作文还给学生,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积累,写自己的感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实施柔性化的作文教学,是一条科学、高效的作文教学之路,并且引领我不断地去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杨静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J];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适用);2011年06期

2、何国荣 让个性的舞台炫起来——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