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惹我——运用冲击疗法应对“逃避性自残”的心理辅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不要惹我——运用冲击疗法应对“逃避性自残”的心理辅导

王姨玉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第三中学

【摘要】本案例是有关“逃避性自残”的个案辅导,学生孤僻偏激的个性和极其不配合的行为表现是这一类个案辅导的极大阻碍。此个案辅导主要选取冲击疗法,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过激情绪行为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这一方法的成功实施为后续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对其进行深入心理辅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逃避性自残”;冲击疗法;认识领悟疗法

以下是有关“逃避性自残”的成功辅导个案,对学校心理辅导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 案例描述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Y,男,13岁,初一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情绪冲动,易受激惹。入读初一两个星期以来,从不主动与人交往,课堂上从不愿回答问题,不爱参与活动。与同学发生矛盾或面对老师的正常批评教育时会有自残行为,如吃橡、铅笔屑,咬自己,用钥匙和刀划自己,撞墙,开窗跳楼,以死威胁,老师同学都不敢靠近他。

(二)学生的个人成长史

1.回访小学老师发现:Y男生从二年级开始就有这样的现象。小学老师应对方式是:对Y不激惹,不关注、不理会,自然Y就会没事。

2.会见家长了解到:Y为独生子,顺产,小时活泼可爱,除了做过一个很小的粉瘤切除手术外,没有其它躯体疾病。Y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变得少言寡语,脾气暴躁。家中有较宠爱他的外婆,母亲是银行职员,父亲是公交车司机,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示累得想死;夫妻关系不太和谐,经常因家庭生活琐事、家庭教育观念不统一而在孩子面前大吵。

(三)面谈情况

在接待会谈中发现:Y与交谈时人缺乏目光接触,眼神恍惚,不愿对话。他不信任心理老师的真诚付出和热心帮助,更不愿意配合老师进行心理测试。

  1. 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情绪行为方式原因分析

本案例Y男生的自残行为属于偶发性的自我伤害:当面对同学矛盾、老师的正常教导时,选择如吃橡皮、铅笔屑,咬自己,用钥匙和刀划自己,撞墙,开窗跳楼等极端行为来化解压力,使周围人不得不停止对其的责备、批评,最终达到逃避应承担事件自然后果受惩罚的目的,属于“逃避性自残”行为模式。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至今,Y男生习惯性地运用“逃避性自残”的方法迫使学校及家庭无原则退让,愿望达成后更强化他的这种行为,属于班杜拉所说的“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是外界强化的结果。

(二)本案主的心理评估与判断

1.排除身体疾病(包括自闭症的排查),知、情、意表现正常,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

2.行为表现属于常形冲突,有现实刺激,属于一种不恰当的应对压力的方式。

3.已经较严重地影响其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功能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Y男生的心理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分析辅导目标

1. 近期目标

减少并消除极端情绪行为反应,掌握应对紧张、焦虑等压力源的有效方法;

2.中期目标

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改善其当前的人际关系。

3. 远期目标

改善其思维中不合理的认知和观念,让学生有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完善个性和人格,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分析辅导方法的选取与操作要求

针对Y男生孤僻偏激的个性和极其不配合的行为表现,对其紧张、焦虑、恐惧的强烈情绪和过激行为反应作出调整,选择冲击疗法为深入心理辅导开路。

冲击疗法(满贯法或洪崩疗法)就是通过直接使病人处于他所恐惧的情境之中,尽可能的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反应,并且对其中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于任何的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行为反应也自行减轻乃至消除。

冲击疗法应对情绪疗法具有的优点:简单易学、方便实用、疗程快速、效果明显,无药物副作用。

第一步,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由于冲击疗法是一种较为剧烈的治疗方法,必须排除是否有严重的心血管病、脑瘤、癫痫、脑血管病、支气管哮喘、甲状腺疾病等疾病,最好在治疗前做健康体检。

第二步,约法三章,签订治疗协议

仔细地向当事人或家长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要清楚地向当事人或家长说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承受的痛苦,不能隐瞒和淡化。如果病人及其家属下定决心接受治疗,医患双方应签订行为协议。

第三步,准备治疗场地和其他条件

首先,确定刺激物或刺激情境。刺激物或刺激情境是引发症状的根源,应该是病人最害怕最忌讳的事物,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决定治疗的场地,最好选择在室内进行。

第四步,实施冲击疗法。

  1. 指导建议

(一)辅导方案具体制定与实施

第一步:向学校危机干预小组汇报个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征求意见,达成共识。

第二步: 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深入地展开家庭辅导,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及危害,并向家长提供具体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建议。

第三步:具体了解Y男生的身体状况,最好提议让家长带其到医院做全身体检。

第四步:让家长了解冲击疗法的原理,征得同意,约法三章,签订治疗协议。

第五步:准备治疗场地,商讨安全措施和紧急情况应对措施。

1.刺激情境的选择:心理课《认识你,记住我》,要求学生介绍自己。

冲击疗法刺激物或刺激情境的选择要求是当事人最害怕的和最忌讳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引发症状的根源。心理老师选择了一节正常的心理活动课,主题是《认识你,记住我》,要求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乡、毕业小学、兴趣爱好。

Y男生面对压力肯定不会介绍自己,于是心理老师缩小压力范围,要求其到咨询室向心理老师介绍自己。实施冲击疗法的真正场地是心理咨询室,一个50平米的房间。

这一系列情境的设计可以让Y男生的过激情绪行为表现完全地暴露出来。

2.安全措施防护:

A.心理老师在班干部的帮助下,将Y男生“邀请”到咨询室,以防发生意外。

B.确保咨询室内没有尖锐、锋利的工具。

C.确保Y男生身上没有带能伤害自己的工具。

D.确保窗户与门口有人防护。

第六步:实施冲击疗法,做好案例记录、总结。

Y男生活动课上因被要求介绍自己而呼吸加快,开始磨铅笔屑,嘴里喃喃自语。下课后,被同学及心理老师半拉半拽地“邀请”进咨询室。关上门后,只见其呼吸加深,惊恐万分,拳头紧攥,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开始咬自己,拿钥匙刮自己,掐自己的脖子。心理老师上前,并试图安抚他的情绪,暗示他安静下来:老师与同学都是想帮助你,我们可以做到的!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于是心理老师在保证他安全的情况下任其发泄。看到Y男生慢慢平静了下来,心理老师再次要求:介绍自己,我们可以做得到!当Y男生气呼呼地回答了那几个问题时,说明治疗已经成功完成。

第七步:心理辅导老师继续跟踪辅导个案,直到孩子初中毕业。

(二)辅导效果评估(跟踪1.5年)

经过这次冲击疗法实施与家庭辅导后,Y男生自己、心理老师、家长、班主任、科任老师、同学的反馈:Y男生在家与学校没有出现过自残的行为;亲子关系好转,特别是父子关系和谐很多;能正确对待老师常规的教育教学;能主动地融入同学的世界,各种人际关系往和谐方向转变;心理测评结果显示,Y男生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1. 资源拓展:

据此,为了达到Y男生人格的完善,还必须做好后续辅导:

1.心理诊断阶段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

运用支持疗法、认知领悟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找出学生对人际关系非理性认知,并进行纠正。

2.心理问题处理阶段(第3、4、5次)

用认知领悟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纠正其对人际关系问题上许多“绝对化,应该……”的倾向,帮助其认识到真正对待朋友应该是以诚相对,用行为疗法的放松训练和阳性强化法克服自残行为,下次再有自残念头的时候先进行放松训练。

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6次)

指出需要继续用积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际的关系和矛盾;以后要不断学会分析自己非理性认知,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

(4)结束咨询,进一步巩固自己与同学、家人的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1]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5月

[2] 李涛 郑晓边.《青少年自残行为及其干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年 第18 卷 第10 期

[3] 张厚粲译 《行为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