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的研究

刘丹

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将个性化护理应用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到2019年7月在本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共122例,按照护理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n=61,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61,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与抢救成功率。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均更低,其抢救成功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理想,不仅可以优化急诊流程,同时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应积极推广。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急性心肌梗死;个性化护理;急诊科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且病情危急,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则会产生生命危险。为提高临床急诊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可应用个性化护理,为进一步分析该护理模式的具体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9月到2019年7月在本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共122例,按照护理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n=61)和实验组(n=61)。对照组: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为42到74岁,平均年龄为(55.47±6.76)岁。实验组: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龄为42到73岁,平均年龄为(55.71±6.82)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作对比,结果表示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主要方法是:接到急救要求后要立刻进行准备并赶往现场,检查患者的体征并做好抢救措施,明确病情后制定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是:①成立急诊个性化护理小组,对组内成员展开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与流程,并明确自身的职责。②接到急救要求后,要在三分钟内完成接诊,赶往现场的途中可通过电话、在线视频等方式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其进行急救措施,并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③到达现场后,要立刻进行急救处理,如静脉通路建立、体征监测、吸氧等,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医院,院内急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与数据信息做好提前准备工作。④在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且平稳,避免动作幅度过大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同时抢救室护理人员要立刻评估患者的病情,开放绿色通道,当患者到达医院时可立刻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并给予其治疗。⑤为缓解患者与其家属的负面情绪,使其可以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并提高其效果,要为其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抢救流程和注意事项,并通过讲解成功抢救案例的方式进行安抚。

1.3评价标准

①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统计平均值并对比。②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统计抢救成功率并相互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为数据分析的软件版本。定性资料通过5fd712baf3763_html_6246bc07eddc298b.gif 检验,形式是5fd712baf3763_html_a66245287d23e11a.gif 。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形式是(5fd712baf3763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并对比平均值。详细数据见表1,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更低,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的具体情况与差异

组别

例数

分诊时间(min)

急救时间(min)

出诊时间(min)

转诊时间(min)

对照组

61

4.49±0.91

38.87±6.04

1.59±0.35

21.04±8.87

实验组

61

3.62±0.68

18.86±4.45

0.81±0.27

11.96±7.77

t值

--

5.9814

20.8314

13.7815

6.0140

P值

--

﹤0.05

﹤0.05

﹤0.05

﹤0.05

2.2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对照组中,有33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54.10%;实验组中,有44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72.13%。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比,得出结果提示实验组更高,有显著差异(X

2=4.2603,P﹤0.05)。

  1.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会使患者出现胸痛、恐惧、出汗等症状,且会对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若没有及时治疗,还会引发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院前急救是临床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方法,可给予患者有效的抢救,保证患者的生存与预后[2]。以往临床在治疗期间多配合以常规护理,其更加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理体征,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影响,使得患者发病期间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等情绪,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使急救效果受到影响;此外,一些家属由于担心患者的情况,其情绪会十分激动,一些错误的行为会干扰到急救工作,导致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与治疗,影响预后[3]。因此笔者认为可应用个性化护理,该护理模式建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其不仅关注患者的体征与生理情况,同时注重对患者与其家属心理状态的干预,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情况更为吻合,可缩短分诊时间、出诊时间、转诊时间与急救时间,使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提高其生存率[4]。为分析应用个性化护理的具体效果,笔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均更低,其抢救成功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理想,不仅可以优化急诊流程,同时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俊霞,张明云.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326+330.

[2]马翔,张卫红.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07):154-155.

[3]丁荣荣,朱晓宇.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273+276.

[4]张士芹,王艳春.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