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建事件”看情感教育发展的全局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5
/ 3

从 “朱建事件”看 情感教育 发展的全局 问题

高旭东

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408100

摘要:情感教育是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的的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是保障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间接导致不少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关注力度越来越低,“唯理智教育倾向”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好地解释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将围绕“朱建事件”展开全面讨论分析。

关键词:情感教育、暴力、家庭、学习、发展、教育。

引言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推动力,而素质教育又为应试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能弥补应试教育的短板。情感教育贯穿于所有教育过程始终,绝非锦上添花,而是基本必须。不带情感教育的素质教育是没有活力的,不带情感教育的应试教育是冷漠的,终将会培养出很多高智商,却低情商、低心理健康的“次品学生”。因此,本文将围绕“朱建事件”全面讨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情感教育的基本强化方案。

  1. 主要事件回顾

朱建是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学生,10月21日是他的生日。然而,由于班主任因他早恋而实施的言语上的辱骂,朱建选择了在10月14凌晨终结自己的生命,写好遗书后跳河身亡。10月16日将其尸体打捞上来之后,朱建爸爸见了当场晕倒,并且没有人能预料到此事的发生,因为在多数人眼里,朱建本来该是个活泼开朗、爱笑的阳光男孩,是个孝顺的乐天派。

二.事件背后对于早恋现象处理方式问题的简要分析

班主任焦某粗暴干涉早恋引起朱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他让朱建失去了唯一的倾诉对象导致朱建在巨大的无助感中含泪自杀,说明朱建不是班主任焦某眼中的将因早恋毁掉学业前途的不器之子,而是急需他人关心的敏感脆弱的,况且是很有前途的孩子。班主任焦某给朱建带来了太多的学业上的精神压力,并且还切断了朱建的最后的倾诉源,最终导致朱建自杀则不言而喻。倘若朱建至少还有另一个精神支柱,朱建也许不会自杀,而是坚强地活下去。朱建在遗书中提到小时父母经常不在他身边,长大一点,父母却很少管他,对朱建的认识仅来自成绩、评语。与此同时,朱建在遗书中也对班主任说道:“你骂我的那些话,我不认为你是在激励我学习,谁会没有自尊呢?你和菊花一起笑我的时候,我真的好想直接撞死在墙上。”遗书的字里行间都间接地透露出了父母、老师对朱建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朱建的无助感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下不断增大,极力渴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心。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就间接导致他在早恋中疯狂寻求满足,毕竟情感的需求是需要平衡的。事实上,朱建的早恋主要是在相互激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班主任焦某没弄清他早恋的本质情况而擅自粗暴干涉是错误的,反而是严重有失师德的。禁止早恋现象发生的初衷在于端正学风,避免在学生时代让不成熟的感情观念在早恋中得到恶化,从而严重影响学业前程。然而,身心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粗暴干涉早恋显然是非常不可取的,并且对于早恋问题的解决不应一棒子打死,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透过早恋现象看到情感需求与情感教育的本质,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为一种叛逆拉风的行为。

三.情感教育基本成分
  教师的情感教育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形成终身学习意识。父母的情感教育主要在于激发孩子了解他人、探索社会未知的欲望,提高孩子的为人处世能力与心态管理能力,从而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解释“朱建事件”背后普遍存在的情感教育问题,该部分内容将先围绕快乐感、成就感、幸福感这三大情感教育成分作简要分析。

3.1 情感教育之快乐感

父母:

父母情感教育中的快乐感指孩子成长过程本身带来的愉快的情绪体验,重在以身作则,做一些有意义的并且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来影响孩子,并且带着积极的情绪通过聊感兴趣的事物去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快乐感水平,激发孩子形成对一些积极事物的无意注意,引导他们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做到尽量不需要意志努力去主动地做一些能提升自己的事,做一些对自己、对他人安全、健康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都有好处的事。伴随着快乐感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分享意识也会逐渐提高,他们会在带有快乐感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下,逐渐学会将感兴趣的事物与他人分享,有助于孩子避免人际孤独,这是保障孩子能适应社会的最基础的父母情感教育培养目的。

教师:
  教学的快乐感指教育活动过程本身带来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耐力,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展的最基础的情绪要素。在情感教育中输入快乐感其实指的是要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带着积极的情绪活跃教学氛围,保证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要能引起学生足够多的直接兴趣,让兴趣成为真正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不需要太多意志努力而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其它学习方面的发展进步,使得学生把学习过程当做一种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人交流,从而直接增强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交流合作能力,最终让学生认为终生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3.2 情感教育之成就感

父母:
  父母情感教育中的成就感指孩子成长结果本身带来的愉快的情绪体验。重赞美鼓励,轻批评严苛,带着雪中送炭般的温暖在孩子自卑时去施与赞美和鼓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每一次学习发都在不断进步,每一次成长阶段的发展或多或少都有所收获,引导他们学会科学反思和总结。增强孩子自我激励的心态调节能力,激发孩子形成对一些积极事物的主动的有意注意,能带有很多意志努力去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事做好、做透,让孩子学会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冷静分析,主动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且还能做到激励他人,带动他人为各自的理想目标而奋斗,这是保障孩子能适应社会的最重要的父母情感教育的培养目的。
教师:
  教师情感教育中的成就感指教育活动结果本身带来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发展自信,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展的最重要的意志要素。在情感教育中输入成就感主要在于教师应适当地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赞美,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积极肯定,让他们树立信心,形成一种内在的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基本的精神保障,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实现学习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使得学生愿意把每个学习过程的结果当作是一种很有成就感的事与他人分享,产生群体性的互相激励的学习动力,从而间接增强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交流合作能力,最终让学生认为终生学习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3.3 情感教育之幸福感

父母:
  父母情感教育中的幸福感指孩子成长结果带来的持续的积极影响所带来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减少老套的“努力学习,以后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这类大道理的强行灌输,重在带孩子亲自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让孩子理解到自己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一切锻炼成长、学习发展都是有助于追求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激发孩子形成对一些积极事物的有意后注意,能引导孩子基本不带意志努力地去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做一些对自己、对他人非常有用的事,增强孩子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段等不同角色的担当意识,学会感恩,主动回报和关心爱自己的家人、同学和老师,并且在遇到困难时学会主动求助,这是保障孩子能适应社会的最根本的父母情感教育的培养目的。
教师:
  教师情感教育中的幸福感指教育活动结果造成的持续积极影响所带来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刺激学生产生独特的理想追求的最根本的精神要素。在情感教育中输入幸福感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谈论所教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适当准备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一切内容或多或少都是能给生活带来便利的,都是有助于构建美好的幸福生活的,而不再是仅为考试而学习、为读书而读书的死读书,能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根本的精神保障。另外,教师的教学计划在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建立,做到因材施教,这也是一种应带给学生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让学生积累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使得学生会主动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作为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人分享,产生群体性的更为深层的学习动力,从而在增强交流合作能力的基础上增强集体性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认为终生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事件背后的情感教育问题反思

情感教育贯穿于任何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始终,是推动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催化剂”。情感教育被赋予了人文关怀的存在价值,是基本必须的,是为更高级的教育活动服务的,不带情感教育的教育可统称为“暴力教育”。为了更好地解释“朱建事件”背后的情感教育问题,该部分内容在理解情感教育基本心理作用机制基础之上,将在家庭、学校这两个方面围绕“暴力”进一步反面论述情感教育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4.1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杜绝家庭暴力

家庭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基础性的重要影响,父母本身的行为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无不影响情感教育的推动作用。家庭暴力会破坏孩子的身心健康,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主动发展,容易诱导孩子做些极端的事(如跳楼)。通过对与“朱建事件”类似的事件做进一步研究分析与相关家暴概念的重新定义,可以将家庭暴力分为“家庭热暴力”和“家庭冷暴力”(虽然家庭暴力在该事件中并不明显,但依旧值得考虑),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基本解决方案。

4.1.1 远离“家庭热暴力”,尊重为重

“家庭热暴力”强调的是一种过分束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高强度教育,是一种以殴打、捆绑、禁闭等手段对孩子从身体、精神这主要两个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往往以破坏孩子的主体性、身心健康为代价而过分按照父母的意志去提升孩子某方面的实力,容易让孩子形成过强的从众心理,从而无法让孩子实现真实的自我。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孩子会撑不过被过分束缚的日子而做些极端的事,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孩子即使撑到了最后,也终将沦为受他人任意使唤的工作奴隶,从而终身碌碌无为。因此,杜绝“家庭热暴力”,尊重为重。尊重孩子合理的个性发展,积极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增强孩子的快乐感,尽量避免带着强迫意味去刻意要求。这既是情感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

4.1.2 远离“家庭冷暴力”,陪伴为重

“家庭冷暴力”主要强调的是一种不管不顾、听之任之的新型暴力,多发生在非独生子女群体,主要表现在通过暗示威胁、语言攻击、经济等方面的控制等方式,给孩子造成精神上的折磨,极易导致孩子产生社交恐惧症,遇到困难难以主动向他人求助,习惯性的将大多数烦恼压在心底而无法向他人倾诉,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容易引发自杀心理。朱建在遗书中提到小时父母经常不在他身边,长大一点,父母却很少管他,对朱建的认识仅来自成绩、评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父母对朱建情感教育的缺失。因此,杜绝“家庭冷暴力”,陪伴为重。发挥陪伴的情感调剂作用,以沟通为主,较为科学的方式是,先聊感兴趣的内容拉开沟通局面,再聊表示关心问候、鼓励赞美的内容加大沟通深度,增强孩子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从而达到既关心孩子、激励孩子的目的,又达到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目的,让情感教育成为一种牵引彼此向更好的方向主动健康的发展的内力。

4.2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杜绝教育暴力

教师是主要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者,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的学习发展。教育暴力由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专制催化产生,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性的主要表现。为了更好地解释“朱建事件”背后的教育暴力,该部分内容将教育暴力分为“心理暴力”和“生理暴力”,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基本解决方案。

4.2.1 杜绝“心理暴力”,重在理解

“心理暴力”体现在对学生心理层面的摧残,多反映在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给予不合理的、过多的负面评价,并且多以语言暴力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果教师过分挑剔学生的毛病而通过语言暴力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那么学生的自卑心理就会加重,一方面会诱导学生跟着喜欢说一些得罪人的话,将负面情绪随意传播出去,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交质量和为人处事能力,另一方面还会诱导学生将许多烦恼压在心底,被迫做“老好人”,容易形成微笑型抑郁症。事发之前,朱建给他人的感觉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事发之后,朱建因班主任对他过多的言语辱骂早已将内心的压抑在遗书中表达出来,基本推出朱建生前患有微笑型抑郁症。因此,杜绝“心理暴力”,理解为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在理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容易影响他们心理发展的周围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多做合理的正面评价,秉持“以赞美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教育理念,带着春风化雨般的真心去培养学生学习发展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应对多种压力,不逃避。

4.2.2 杜绝“生理暴力”,重在合理

“生理暴力”体现在对学生生理层面的摧残,多反映在突破学生身体承受能力底线的体罚和过重的学业负担,往往因过分重考核成绩、考试分数导致。通过进一步调查得知,9月份时,朱建的屁股被老师打肿,导致坐立都成了问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杜绝“生理暴力”,合理为重,合理主要在于作业布置合理、考试安排合理、奖惩机制合理。布置的作业量应确保绝大部分学生能在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完成;考试难度及范围不宜过高、过大,避免引起学生过度熬夜学习而影响身体健康;惩罚学生的方式应尽量避免体罚(包括惩戒性的布置过量作业引发的生理健康问题),避免造成无法预料的身体健康问题发生,毕竟惩罚不是目的。总之,教师应秉持劳逸结合的可持续教学理念,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发展问题,尊重学生的人身健康权,满足学生合理的休息、休假需求,尽量避免爆发性的、不合理的学习任务安排,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快乐感,保障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持续健康地学习发展下去。

五.总结

情感教育是一种引导学生、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最基本的发展要素,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动下已被逐渐提上工作日程。父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是情感教育中缺一不可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同形式、相同性质的育人责任。全力发挥情感教育对于多种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基础性建设作用,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双向发展才算完整,学生、孩子才能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提升以及某方面特定专业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庆昌.教育生活中的情感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2. 王光斌.论教育专制与教育暴力[J].文山学院学报,2013,(05).

  3. 张中伟.对教育暴力的文献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