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5
/ 2

有效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金仁友

安徽马鞍山市和县腰埠中心小学 238233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情境创设、口语交际、重视朗读、强化复述等策略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言语变大能力 策略 有效 朗读 复述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性质鲜明地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在人类交际史上是何等的重要。为此,围绕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这一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现小结如下:

一、情境创设,激发言语表达

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在设计情境时,首先考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实践中来的情境,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思想认知。其次,情境要生动、逼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充分调动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动口,乐于参与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槐乡五月》第二教时,在讲到花开的不同形态时,我适时地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洋槐花盛开的视频,并配上了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观赏,并想象自己村庄槐花盛开的情景,然后出示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让学生仿写片段。在优美的画面和舒缓的音乐下,学生陶醉了,沉浸其中,把感受流溢于文字,用声音传播内心情感的波澜……几分钟后多数学生语出惊人,令人喜不自胜。

二、巧借口语交际,训练语言表达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口语交际的要求,以及自身编排上的特点各不相同。苏教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每一课都由“教学提示”和“情境图”组成。“教学提示”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顺序提出了大体的要求;“情境图”则为本课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一个或多个生活化的“口语交际小环境”。如此设计的根本宗旨皆是培养学生能静听他人表达、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因此教学前,我对照语标,认真研读教材,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这对于用好教材,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如教学《接待客人》、《学会商量》时,根据“教学提示”和“情境图”给出的提示和要求,让学生明确交际目标,留意存在的问题,懂得体察交际对象的感受,注重交际礼仪等等。

而统编版教材的口语交际,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关注交际目标的达成,着力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对象意识、场合意识方面非常重视。如《讲民间故事》时对学生的角色、场合、对象等要求非常具体。首先同学之间轮流讲故事,看谁讲得生动、吸引人;其次讲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细节,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的形象;第三,讲故事时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既让学生人人参与,也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讲述、表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言语能力以及情感的丰富都达到了很好的训练。

三、善于挖掘课本,延伸言语表达

教材当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童话,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师如能善于挖掘课本中的“资源”,找准言语表达的“激发点”,往往能创造出精彩的生成场景。

例如《小露珠》一文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富有童趣。课文既考虑到了各种动物和露珠的联系,又写出了露珠的特点,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教学中,教师找准这个训练点,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小动物的话,说说其它小动物又是怎样跟小露珠打招呼的。如:“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对小露珠打招呼并赞美它,仿照例句写一写。)这种表达训练对小朋友们来说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巨人的花园》一课中,当孩子们被巨人赶出花园,只能在高墙外面转来转去,谈论着高墙内美丽的花园。“我们从前在哪儿是多么快乐啊!”抓住这个训练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以前是怎样的快乐的?有哪些难忘的事和同学分享交流?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文中孩子们的快乐,也可能是生活中自己曾经的快乐……教学中找准这样的训练点,让学生仿说仿写,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课文的表达方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朗读训练,深化语言表达

我常对学生讲: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就是一个字“读”,而且要放声读!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积累语言,至少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文本内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多读多思,不仅使学生明白文本写了些什么,更会知道文本是怎么写的,以及这么写的妙处,这种朗读的过程实际是学生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然后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又实现了其他维度的对话。长期以往的通过深度朗读训练,潜移默化的影响真的是“润物有声”!

如长期坚持各种形式的朗读,对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均卓有成效。如在教学《三袋麦子》时,不需要深度挖掘某个问题,因为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学生一读就能了解字面上的意思,但要深入理解文本意思却不容易,此时,我们只要抓住“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为什么?”这一主要问题,让学生按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在读中了解他们三个人对三袋麦子的处理方式,体会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并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会,在交流朗读收获中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强化复述,拓展语言表达

复述课文不仅能促使学生读懂读熟文章,还能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的情理逻辑。复述课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思维训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说话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记忆、思考、表述能力。统编小语教材多数课文文质优美,有的课文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童话故事,这些都非常适合小学生复述。复述的形式可以多样。有重复性复述,创造性复述,部分复述,全部复述。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我就让学生变换角色,尝试创造性复述故事: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提醒学生抓住“急忙跑回家”、“焦急地催促大家”、“急得掉下了眼泪”这些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更好地体会海力布的内心。讲的时候辅之以动作和表情,学生会更容易入情入境。

当然,教学中需因材施教,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言语表达欲望,也更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六、抓关键词句,升华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中的重点词、句、段,精心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既能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内蕴,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精妙,又能让学生进行言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抓住“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一句,让学生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在古诗《示儿》中由“但悲”一词体会到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那种死不瞑目的热切的爱国情怀,因“悲”字而跃然纸上,感人至深。就此拓展,不但升华了诗人的情怀,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师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古诗词中因一字而“动”全篇的甚多,例如本册教材《枫桥夜泊》中的“愁”字也是如此。抓住了“愁”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为何彻夜难眠,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孤寂忧愁的心境。

这样的设计,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言语创造,不仅增强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再好的策略或方法必须有效地去实施,方能有所收获,长期坚持成效更加,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语文课标》2011版,统编小语第七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