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学习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张裕东

福建省漳浦县深土中心学校塔底小学 福建 漳浦 36321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习迁移理论进行综合运用和发展。通过学习迁移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核心素养,为日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学生应用解题能力和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学习迁移;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教材内容包括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形结合图形的抽象分析和计算应用题等重点内容的理解,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具有一定要求。在学习迁移过程中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迁移方式,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迁移,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核心内涵,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理解知识内部的规律。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思考能力,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学习迁移理论的发展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应用。

1 合理分析教材,进行认知结构构建

若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构建。认知结构的构建主要指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结构的重整和搭建。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良好的逻辑性。数学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已经对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了有效编排,因此数学教材也具有结构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教授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数学教材编排呈现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展示和呈现。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讲述时,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首先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先教给学生知识的概念,对概念进行铺垫和解读,用不同颜色的记号标注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并在空白处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和相关题目的补充。通过合理有效的呈现,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充分理解了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帮助学生进行了学习迁移[1]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初次接触四边形的概念,教师可以采用书中教材给出的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析图片中有哪些图形并将分析所得的图形画在黑板上。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指认四边形,并将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完成涂色工作后,全班一起分析四边形的特点,共同概括四边形的概念: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教师将概念写在黑板上后,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重点标注,强调四边形是四条边,四个角并举例反面图形让学生根据得出的定义判断该图形是否符合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铺垫后得出了四边形的概念,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举例,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列出教室中符合四边形概念的物品,比一比哪个小组列出的数量多且准确。如此一来,在概念讲述清楚之后可以将概念性问题转化为生活的实际物品,通过具体物品更好理解四边形的概念,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2]

在小学数学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还要将数学概念和思想进行紧密结合。在学习完四边形概念后,引导学生从整体过渡到一般,进一步提问:四边形都包括了哪些特殊图形?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答出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矩形和菱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和补充,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迁移水平提升。
2 对比教材内容,搭建迁移平台
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学习迁移的平台。通过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比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将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将学习到的新知识逐渐扩展到已经拥有的认知结构中。
例如同册书中讲完四边形之后要讲解周长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量取数学教材的长度并思考如何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符合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规律的公式?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师将学生之前所学过的长度测量、长度单位等知识进行了联系,帮助学生回顾长度单位。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长度有关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了四边形周长计算的相关知识点。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图像转换的思想,在周长的基础上增加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从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开始,总结出面积的公式后给出特殊图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等,借助迁移理论将这三种图形转化为之前所讲过的已知的图形,推导出未知图形面积。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和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联系新旧知识,对二者之间共同的问题进行探寻和寻找。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通过之前所学习到的技能和方法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后采用类比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得越紧密,对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越有效果。通过学习迁移平台的创建,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教材内容的对比讲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正向移动

[3]

3 加强课堂互动,促进知识点的迁移教学

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前期通过知识点的讲解,促进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形成。认真研读课程大纲要求,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有效判断。在课程题目的训练过程中,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形成。在上课过程中需要增设课堂互动环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互动过程中形成学习迁移能力,不断对头脑中原有的知识进行加工探索。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互动进一步发掘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4]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位置》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游戏。在上课前明确教学目标,要在教师讲解以后,学生能明确分辨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在教室中,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喜欢位置,让其他同学来形容这个同学的位置在他们的哪个方向,通过实际互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分辨上、下、左、右、前、后 的方位。或者选取一位学生来回答自己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他们分别在哪个方位?除了在教室内进行游戏之外,教师还可以打印出福建省各地区的景区地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地图上旅游来分辨各个景区之间的相互位置。通过课堂游戏和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的活动当中来,促进了知识的内在转化。学生不断发掘知识点的内涵进而提升了学习迁移理论。

4 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对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发展学习迁移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课堂环节进行精心设计,认真研读课本教材,促进新旧知识的对比教学,逐渐在数学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丁玉华. 试论深度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数学教育,2019(10):10-12.
[2]蒋敏杰.小学生数学“运算迁移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7):44-45.
[3]蓝月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83):23-24.
[4]刘红珍.主动学习,重视过程,丰富体验——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迁移能力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8(1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