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孩子的心灵——论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触动孩子的心灵—— 论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陈素琼

广东省丰顺县留隍镇第一中心小学 51436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与智力共同发展的阶段,并且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思想意识。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开展德育教育,利用德育教育过程去引导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够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发挥出学校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并快乐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育策略

小学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实现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出作用,需要教师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因为教师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角色,并且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应从学生的心灵入手,通过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过程,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以下内容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教育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

要保障德育教育达到实效性要求,首先要与学生的心灵相贴近,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都较为表面化,学生的思想较为简单,经常会表现出“想到什么,去做什么”的情况,这也正是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重要元素。教师应与学生在校生活时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时要有耐心,并改变自己的身份,自己要成为学生的伙伴而不是教师。通过微笑能够让学生在面对自己时可以放松心情,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向教师表述,从而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挖掘出可以实施德育教育的环节,并在脑海中形成有效的教育方式,因为德育教育是要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需要将学生的情绪考虑在内,要避免直接批评式的教育过程,而是通过换位思考、不良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告知的过程去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过程。

例如,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要实时观察每位学生,对于学生在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了解与分析,挖掘出可以实施道德教育的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更有效的教育方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式的教育过程,比如“同学们,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班级的卫生环境不大好,我经常发现地上有垃圾,因为什么呢?大家帮我想一想要怎样去解决这个事情呢?”在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经常往地上扔垃圾的学生会产生害怕的心理,会认为教师要当众批评自己。而教师则要走入台下,与学生共同去探讨此问题,教师走到经常扔垃圾的学生面前,要微笑地询问:“你喜欢咱们的班级吗?”学生会紧张地点头,然后教师直接微笑着说:“那不如和教师、同学们一起去爱护咱们的班级怎么样?”学生在教师微笑的提议下,紧张与害怕心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产生爱护班级环境的思想意识,因为教师的此句话表现的是教师重视自己,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教师要做好榜样作用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特殊的群体,具有较差的自控能力,并且在是非观念方面也存在着模糊的现象,经常会发生“犯错误”的问题。教师应做好榜样作用,要在思想方面、语言方面、举止行为方面、道德修养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校园内都要展现出自己良好的形象,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自己,并将自己设为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人格,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都不能存在偏见,要实现一视同仁的教育态度,并且要积极挖掘学生身上所拥有的优点。对于存在过失行为的学生,在学生改正错误后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能够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很单纯,喜怒往往形于色,并且在遇到问题时会期望教师、同学帮助自己,而帮助学生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向积极意识发展、形成德育品质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应关爱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学生的重视,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在学习、参与班级活动时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而受到良好的教育。另外,教师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要融入德育教育,热心帮助、关爱他人是良好的品德,教师可以将“雷锋”的故事向学生阐述,并且还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遇到困难时,对他人帮助自己是否产生渴望的心理,当别人在帮助自己的时候,感受一下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学生的思想意识会受到较大的感染,并通过感同身受的过程可以形成积极帮助他人的思想意识,进而再作用于行为中,在学校学习与生活中帮助产生困难的学生,实现了道德教育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教育需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因为德育教育也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并作用于行为中,进而实现更健康并快速的向前发展。德育教育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小学生失去兴趣而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中提升道德品质,进而完成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苏艳玲.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7.

[2]任伟.对新时期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