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5G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浅析

杨帆 胡荣鑫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21

摘要:目前,随着5G网络商用的正式落地,5G已经引领着信息技术的新一代发展,正成为当前信息化及互联网的核心。5G网络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海量机器类通信也给各类客户带来了极致的通信体验,5G的商业应用及专网应用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然而,随着5G的发展,其安全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需要一种可靠的机制来实现对5G网络安全的监测预警。对于移动通信安全的监测预警,4G时代主要集中在网络侧的应用层,无法保证对全网络安全的监测。在5G时代,3GPP标准和5GPPP组织都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些方案要么并不是专门用于安全监测,要么只是一个个孤立的安全引擎,难以建立起系统的架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5G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对5G安全的全面监控。

关键词:5G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浅析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秉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理念”,必须在网络空间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2019年以来,5G技术商业化应用正迈入量增质优的新阶段,同时,5G网络安全问题也引起实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网络安全技术将为5G网络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而5G网络高质量发展将极大促进网络安全技术升级。

1 5G网络发展趋势及经济价值分析

我国5G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预计到2030年,5G技术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约3万亿元,间接拉动GDP将达到3.6万亿元;创造800多万就业机会,间接带动约130万人就业。(1)5G技术发展激发数字化投资,加速ICT资本深化进程5G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必须以运营商网络设备的先期投入作为先决条件。运营商对5G网络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投资,一方面可以加大对网络设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间接促进相关元器件、原材料等行业的发展。此外,5G网络的低时延、高速率、低成本特性,将吸引国民经济各行业扩大5G网络相关投资,加大ICT资本投入比重,提升各行业数字化水平,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2)5G技术发展促进应用创新,扩大消费总量5G网络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是推动新基建释放经济效能的“无形之手”。5G技术应用将带来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使得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产品,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信息服务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同时,通过“互联网+”带动其他相关消费,在虚拟购物、车联网等领域促进垂直行业的发展,使用户的消费行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带动各个领域的消费。(3)5G技术普及化应用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升企业产出效率,虽然会一定程度减少企业原有低价值工作岗位,但同时又将产生大量需要高新知识的就业机会,由于产业关联还将增加间接就业机会。比如,5G网络的相关设备制造、电信运营、互联网服务企业、5G终端等方面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5G技术、产品在各个行业的广泛渗透应用,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成为稳定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

2 5G通信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5G通信技术的初级发展阶段。我们只有在面对网络威胁时,不断转变观念,采取积极的态度,做好充分的防护,才能在网络中立于不败之地。

2.1合理引入SDN/NFA技术

NFA技术也称为网络功能虚拟技术,其通过借助相关服务器、交换设备使原有的网络设备功能不依附与专用硬件,同时使网络资源变得更加灵活,具有较强的弹性、隔离性、自动性和自愈性。SDN/NFA技术是5G通信技术中重要的安全保障技术,能够构建良好的通信构架,确保网络自身的软件化与虚拟化特征能够切实发挥效用,促进5G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构成中的安全性。

2.2加强对个人隐私的技术保护

5G网络轻松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万物互联状态使用户遭受的网络攻击比传统网络攻击更大更频繁。因此,需要采取更多的方法来保护个人隐私:①移动运营商可以采用基于混合云的处理方法,在本地存储与处理敏感性较高的数据,在公有云中存储与处理敏感性较低的数据。②在5G移动网络环境下,终端安全离不开云端协同防御体系的构建,这就需要在终端方面立足于硬件、软件以及系统几个层面来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方法。③不断完善云体系来制定出更加灵活、快速的保护措施。我们只有对已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提高警惕,及时了解新的安全问题,兼并融合地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制定周密、合理、科学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地在5G时代保护个人隐私。

2.3提高公众隐私保护意识

目前,指纹、面部以及虹膜识别等个人生物信息,在商业应用、社会治理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但是,“公民个人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的特质,一旦泄露就是终身泄露,其敏感程度和利用价值远高于一般信息,存在特殊风险”。人们在享受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时,往往由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淡薄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各种媒介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提高民众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建议用户不要利用公共网络登录网银、手机银行、支付宝、淘宝等,账户除了使用强密码,可再增加指纹、虹膜、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多重验证登录。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中尽量不晒隐私照片、不随意添加陌生人好友、不随意加入内购优惠群等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群。定期更新5G网络系统,及时处理病毒,打好补丁,降低非法用户入侵可能,以防个人隐私的泄露。

2.4完善隐私保护法律政策体系

我国在侵权责任中首次明确对隐私权的保护,并从2012年开始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但相比网络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法律相对滞后。可借鉴欧盟《统一数据保护条例》的经验,整合我国目前在侵权责任法、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个人信息及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和措施,对个人信息及隐私权保护进行专门立法,具体明确相应的权利内容、维权方式以及侵权责任,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利用以及保护进行规范,解决当前法律依据碎片化、保护途径间接化、司法救济薄弱化的问题。当然仅有法律还不够,须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加强网警队伍建设,对侵犯个人隐私的犯罪及时发现、严厉打击。

结语

指出了目前在安全监测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根据5GSDN架构,提出了一种安全监测域与普通网络域松耦合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架构,其具有低成本、快速迭代、软件开放性等优势,也有广泛的适用性。采用该架构的5G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能够为5G安全监测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信通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R].2017.

[2]赛迪智库.“新基建”发展白皮书[R].2020.

[3]印顺.5G网络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7.

[4]李侠宇,沈鸿.5G网络安全发展趋势研究[R].2016.

[5]赛迪智库.加强5G网络安全建设的几点建议[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19.

[6]中国信通院.5G安全报告[R].2020.

[7]李维,刘鑫.5G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展望[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