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思考

薛新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30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现在存在着标准化和一致性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被重视,常常被占用;自由活动太多,知识教学较少;对个体差异关注度不高;过于强调动作标准化,实用性差等一系列弊端。因此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现存的这些弊端,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保证体育课时长,提高体育课效率;关注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减少对动作统一化的关注,重视实用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现状 教学思考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体育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由于之前长时间对于体育课程的忽视,导致体育课程现在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来。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小学体育教学现有的优点

小学体育教学现在的优点主要是标准化和一致性。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可以学到无差异的知识和整齐划一的动作。这在一些体育活动中有着明显优势,比如广播体操、太极扇等等,不仅学生可以把动作练习得十分标准,而且对于教师来说,这种体育活动也更具表演性和展示性,可以在大型活动的时候让学生们展示出所学知识,从这方面来看,实用性很强。

2)小学体育教学现有的弊端

然而虽然对于诸如广播体操等体育运动来说,动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有着明显优势,但是在一些其他的更加具有灵活性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中,过于强调动作的整齐划一,反而会失去其原本应有的灵活性,会让动作显得呆板,而且在实际对战中,往往整齐划一的动作反倒成了不具有实用性的花架子,使学生无法灵活应对赛场上灵活多变的局势。

而且由于体育课作为非考试科目,和语数外这种主科相比,难免不被重视,不仅每周体育课被安排的时间原本就不多,而且还常常被占用来上一些其他的课,而剩下来的少数的几节体育课也往往不能够得到合理化的利用,教师往往会认为小学生没有必要系统性地学习体育。而由于自由活动太多和知识教学较少,学生在体育课上没办法学到应该学习的知识和内容。

而且往往体育老师不像语数英的老师那样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性。 比如语数英老师就可以对一些逻辑能力偏弱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偏弱的学生更加有包容性和鼓励意识,但是对于一些体育老师来说,他们可能是体育学校出身,对于教育学知识本来就掌握得不完善,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体育课学的不好就是没有认真学。但是确实有一些学生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或者是体能方面,要比其他的学生更弱一点,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一味地指责学生没有认真听课认真做动作,那么势必会打击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甚至他们可能会对体育科目甚至是体育活动产生心理阴影,从此开始厌恶体育。

2.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由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新型教育理念的产生,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体育活动是人们锻炼身体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1]”只有把体育课程重视起来,才能让小学生们热爱体育并且能够自愿地加强体育锻炼,才能让他们更能够拥有身心健康。而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阶段,如果在这时候让他们对于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和习惯,那么他们将很有可能养成一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而反之,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对于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信心产生了打击和压制,那么很可能他们在以后的一生中都会对体育活动没什么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和抵制心理,这样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一系列相关的影响。因此,要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让小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和自信心,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能力,从而让他们可以在心里埋下爱好体育活动的种子,为他们今后养成每天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有助于他们往后的身心健康。

3.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方法

1)保证体育课时长,提高体育课效率

首先,要想从根本上做到小学体育的创新和改革,就要保证每周体育课的时长如果有条件,最好可以提高到每周三至四课时,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得到充分地锻炼和运动。如果不能增加课时,那么也应当保证现有的课时数量不被其他课程的老师占据。要保证学生在体育课的时候,确实都出现在体育课堂上,并且在进行体育活动。一些教师往往会认为小学生没有必要学习比较系统化的体育课,因此他们往往会在体育课的时候安排学生们自由活动,然而这样就失去了体育课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式强健体魄,锻炼身体。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提高教学效率,每节课都为学生规定教学目标,而不是想当然地想教到哪里就教到哪里,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真正学到体育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有效地进行和开展体育活动。

2)关注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

体育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里也与时俱进,多阅读一些教育学相关的材料,这样才能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生有着更加具体真切的了解。一旦教师们了解到不同的学生其实是有不同的特征和能力局限性的,他们对那些动作无法规范的学生也会产生更多的耐心和包容性。这样可以让那些原本就因为动作做的不标准而感到不安的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教师在学习了教育学知识之后,也更加擅长因材施教,知道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来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这样才能提高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吸收程度。这样,才能将原来的体育课上只有那些原本身体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对于课程完全掌握,转变成现在这种:所有的学生,即便是那些一开始比较弱的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到很多知识的新型模式。

3)减少对动作统一化的关注,重视实用性

有的教师会过于要求动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这对于广播体操这种运动来说自然是很必要的,但是如果对于篮球这种本身比较灵活性的运动来说,就有些矫枉过正了。与其让学生把一个动作一令一动反复练习,那么还不如在示范过动作之后,让学生们拿着球亲自去球场上实践。在实践中练习的结果可能未必有一步一步纠正动作那种教学模式教出来的那么动作标准,但是却是真实的篮球赛中,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的动作。而学生们在实践中的练习过程也是一定比大家排成一列来做一令一动更加有趣的,这样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进而让学生们爱上体育活动,爱上对于身体的锻炼。

4.启示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现在存在的这些诸多问题,因此体育教育要进行创新和改革,而教师应当针对之前体育教学的诸多问题,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保证体育课时长,提高体育课效率;关注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减少对动作统一化的关注,重视实用性。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可以提高体育水平和能力,产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从而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这样,小学体育教学才能有助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的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 丁全炜. 《简析小学体育的现状和分析》[J]. 《读与写(教师)》,2019.02:1

作者简介:薛新友1962-。男。汉族,辽宁大连小教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