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在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导师在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秦佳宇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发展较早,影响也较大。其培养核心---学术能力的培养,既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科技发展对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期许。在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导师指导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导师指导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学术能力的相关程度以及导师指导的哪些方面会影响硕士生的学术能力。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能力

  1. 引言

随着硕士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考研人数从2018、2019年开始飞速上涨,导致硕士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在校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了243万人。根据国家教育局发布的数据可知,2019年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为81.1万人,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36.2万人相比,增长了80.6%,研究生数量不断攀升,规模的扩大、学习时间的缩短以及奖学金制度的完善,“宽进宽出”已经成为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大现状,其培养质量因此而受到质疑,那么在培养过程中是否真正达到了要培养目标,值得深思。

二、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学术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

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以研究为主要特征意味着它与本科教育或其他阶段教育有所不同。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研究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必须参加必要的研究活动,使自己在本学科或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术能力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也不断提高。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实力和高层次人才的竞争而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生力军。作为学术能力核心组成部分的科学研究既是研究生教育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基础,也是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

三、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生教育起源于 19 世纪初的德国。当时德国采取的是学徒式培养模式,即研究生以助手的形式跟着导师从事科学研究。导师要负责招生、制度培养计划、科研、论文写作等各方面的事宜我国研究生教育比西方国家起步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始终都是导师制,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由此可见,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制约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1.导师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递者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学习阶段、开题及中期研究报告阶段、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阶段。课程学习阶段是为了培养中后期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做铺垫,需要研究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学科知识、研究方法知识等,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这一概念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性和探究性。而专业知识不仅是研究生教育专业性发展的基础,还是探究性服务的根本内容。总之,知识,特别是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由此可见,理论知识学习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而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知识的高深性肯定更加突出,知识的学习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在这个阶段,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优秀理论水平的导师应该充当理论知识的传递者。

2.导师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的指导者

以科研为主要特征的研究生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科研能力指导是导师指导研究生最主要的任务。科研的本质其实就是创新和创造,即在前人没有提出过、甚至没有研究过的领域进行探索。可见,科研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第一次步入研究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们,他们的科研能力处于入门阶段,这就需要导师加以耐心指导。

研究生教育中,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优秀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根本保证。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可以通过布置文献查阅的任务训练研究生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活动训练研究生对学术前沿的敏感力;可以在课程论文写作中或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课题培养研究生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等。总之,导师的指导贯穿研究生学习生涯始终,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指导,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论文水平和培养质量。

3.导师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的

学术能力指为顺利完成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科基础理论、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所要具备的探索客观事实真理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具体包含理论认知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维度。根据我国学位条例中硕士学位授予的条件以及大学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本文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分为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教学实践是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其形式一般都是课堂讲授;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其形式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自主申报科研课题等。不管是教学实践还是科研实践,都离不开导师的引导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也就成为了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而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又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是导师制,即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结论

由此可见,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制约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虽然,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所以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但是,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导师指导就是影响研究生学术能力最重要的外因。

参考文献:

[1]池丽泉. 导师指导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课题项目:该论文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分析》,课题编号:20112036,主持,在研,指导下完成的。

作者简介:秦佳宇(1994-12-07),女,汉族,籍贯:山西省方山县,学历: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方向: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