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吴晓冬

宜兴市丰义小学 214252

摘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设计构思,描述意境,让学生们充分投入到情境之中,在情境中收获课本以外的知识。数学本就是一个抽象的个体,高阶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同样在数学教学中,也能更有效率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学校甚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都是一个着重点。会思考,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直观表现,那么为课堂教学注入怎样的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教师采用区别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和学生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大脑充分转动的情况下自己来思考解决习题的本身,以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标。以下阐述的是一些具体的工作经验总结的方法。

一、融入具体情境,感知抽象数学

小学数学课本的构成,本就是一个从具体延伸至抽象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利用数学公式和图表描述具体事物的这个过程之后,就初步在脑海中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逐渐从具体的公式和图表中形成一种抽象性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在小学数学课本里,从图像到具体数字“1、2”等等中演变出来的数学公式和演算法则,实际上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可以试着用以下方法。

(一)综合分析法

例如说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学生们在认识数字6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令学生将6个苹果放在2个不同的碗里,这样做可以有五种方法:1和5;2和4;3和3;5和1;4和2。并且能够得出6可以被拆分为1和5、2和4以及3和3。教师还得告诉学生除了上述几种分法之外还可以将6分为6个1.这种综合分析的方法不仅在认识数字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在小学数学的方程、混合运算等等中都可以运用[1]

(二)归纳法

小学数学的课本中,很多公式和运算法则都是通过归纳得来的。比如说乘法分配律中的“两个数的和(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相减),结果不变。”这样具体的描述推导出来的。这样的推导在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点的同时可以频繁的进行拓展训练,这样更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2]

(三)比较分类法

比较与分类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刚接触数字时,教师也会让学生在数字与数字间进行比较大小,在这个比较的基础上,再将课本里相同的抽象的概念进行分类,比较。分类与比较学生理解具体习题的基础高阶思维能力,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学以致用,将实际与理论并存,对学生加以引导,尽可能的让学生们通过分类比较来区分概念与概念,习题与习题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四)概括与抽象法

在个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刚学会计算的时候只是依靠数字与数字的构成而进行计算的。但是越往后学的数越多了,显然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利用数字的抽象性概括出加减法之间的规律,这样一来,不论以后接触到多大的数字,学生也能够很快解答出来。数学的高阶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理解性的模式,它不是死记硬背的机器法,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令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的方法。

二、能够独立思考,力求收获知识

(一)充分利用教学情境

小学时期的孩子正是刚刚正是接触这个世界不久的时候,活泼好动也是小孩子们的天性,像数学这种需要全神贯注听讲的科目显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懂得设计故事情节,令孩子们能够深入于教师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能够很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体放进封闭箱子之中,让学生们盲目摸球,自己猜测摸到的是什么颜色,带着疑问探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让这种不确定性最大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性[3]

(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

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孩子的脾性、爱好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除了自己讲授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合作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力求在课堂之中就能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吸收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例如说,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小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一个风筝2.5元,那么买5个风筝需要多少钱?”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了解到教师的问题后,自己独立思考用怎样的方式去计算答案,得出用加法可以计算,用乘法也可以计算的结论。教师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不同问题多种解题的方案,让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去掌握数学运算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4]

三、强化语言表达,充分调动兴趣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也是语言,高阶思维能力往往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分类、比较这些日常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条理的将这些富有语言性的数学符号表达出来。例如在学统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之后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最后用精准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高阶思维的主动性

教师在罗列问题的时候,应当最大程度的发掘学生对问题的求学欲望,始终令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激励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一片宽广的天地中锻炼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通过转换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解决习题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思维方式,从其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利用自身的高阶能力和对待题目不同的解决方法来理解数学,来了解数学。通过这样长此以往的培养锻炼,学生一定会对数学产生最原始最有利的求知欲望,并且高阶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很大程度的被培养甚至是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荣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速读(中旬),2018(12).

[2]谢媚琴.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0).

[1]包艳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5):60-61.

[2]张淑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几个因素[J].学周刊,2016(2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