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框架语义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浅谈框架语义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李琴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省东莞市 523083

 要:听力,居于语言习得四项基本技能之首, 是发展说、读、写能力的基础, 在英语学习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听力测试一直以来都是各大英语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理解不是竖起耳朵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处理信息的过程。本文尝试以框架语义理论为指导,结合Underwood 的三阶段听力教学法,力图探索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

关键词:框架;三阶段;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主旨大意、重点的事实细节、理解隐含的意义、言语的交际功能、理解说话人的观点态度等。因此,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不仅要依靠语言知识,还需要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去理解新的信息输入。目前,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只注重语音、单词以及语法结构的讲解,忽略了背景百科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图将框架语义理论应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重点探索框架语义理论视角下的听力教学模式设计。

1、框架语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 Charles J. Fillmore将“框架”的概念引入语言学,并于1982年正式提出框架语义理论( Theory of Frame Semantics)。“框架”一词等同于所谓的场景相关的语言学选项,它代表的是“任何与现场情景相关的语言学选择的体系,其中最简单的即是词的集合,但同样包括语法规则或语言学范畴的选择”(Ungerer & Schmid, 2001)。

框架语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能够理解某个词的意义,前提是其头脑中必须先有一定的概念结构即框架。它能够为学习者理解词义的内涵和外延提供背景知识,即语义框架知识。框架可以是任何一个概念体系,且其中各子概念之间相互关联,要理解这一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子概念,都必须理解整个概念体系;提及体系中任何一个子概念都会激活其它子概念( Fillmore,1982)。框架作为人们认知构建的一种手段,为词在语言中的存在及话语的使用提供了背景和动因;反过来,对单个词项的意义的理解也能促进我们更直接地理解所有属于该框架的此项(Boas, 2001)。框架语义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编撰字典,阐释词汇、句法和语义现象,第一语言习得、外语学习和教学等诸多领域。

2、框架语义理论下的三阶段听力教学模式

听力过程被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已不新鲜,但鲜少有研究将框架语义理论分阶段贯穿于整个听力教学过程。根据框架语义理论,听力理解过程是输入的语音信息和听者脑中存储的相关框架相互作用的过程,并结合Underwood 的三阶段听力教学法提出以下基于框架语义理论的新教学模式:

(一)听前阶段

听前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激活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框架或构建新的框架。激活相关框架的途径有三:1)由标题和关键词激活。听前教师要求学生仔细浏览练习题本上的问题和选项,找出标题或关键词。为了预测可能听到的信息,学生会求助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者经验,随之相关框架就会被激活。2)头脑风暴激活。听前教师给出相关话题或语境,要求学生自由联想,尽可能多地列出联想到的东西,且不评价学生想法的优劣。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激活听者长时记忆里庞大的知识网络,不仅包括词汇、语音、语义等语言知识,还包括非语言知识。3)由提问激活。听前教师可以就某个话题向学生提问,为了找到答案,他们会求助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者经验,从而激活相关框架。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相关话题,学生就自己想要了解的方面提问,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另一种情况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不同,存在某些文化冲突,听者头脑中已激活的框架知识不能与将要听到的内容契合甚是完全冲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前阶段就该话题补充文化差异部分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修改已激活的框架并建立新的框架。再者,由于各种局限性,学生对某一话题完全陌生,教师在听前阶段可以通过直接讲解或者其他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框架知识。相关框架被激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接下来要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适当的预测可以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合理分配注意力,并快速捕捉到关键词。

(二)听中阶段

听中阶段是听力理解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首先,教师播放第一遍录音,要求学生泛听,找出录音文本的大意。泛听环节只是对文本的初步理解,旨在通过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得出大意,学生无需纠结于细节信息。在该环节中,学生还可以验证听前脑海中已激活的框架是否适合,初步的预测是否正确。接下来,教师播放第二遍录音,要求学生精听,获取相关细节信息,完成听力练习。在听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单词不认识或者漏听某些信息的情况,为了弥补这自下而上理解失败的遗憾,听者可以根据给出的明确信息,调用自己的框架背景知识进行推理,通过框架描述和几个已知的框架元素推导出未知的信息。此外,在听的过程中,对于部分练习题,比如说填空,学生很难在听到信息的当时就准确完整地填写,因为新信息还在源源不断输入,再加上短时记忆存在时长的有限,学生必须学会记笔记。当然记笔记也不是要记下所有内容,这也不现实。需要记下的内容包括每一个框架元素的关键信息以及名字、年龄、数字、地名等。

(三)听后阶段

听后阶段往往被很多教师忽略,认为听力过程在第二阶段就结束了。事实并非如此。听后的框架分析即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篇章很有必要,因为它能帮助学生梳理听力材料的内部组织和结构,解决听中阶段遇到的难题。听后阶段是听前阶段和听中阶段的延伸,它反映了学生在前两个阶段学到的知识,如文化知识、词汇短语知识等等,学生可以凭借记忆或参照笔记复述原文。复述是检验听力理解的有效手段,可以巩固激活的背景知识并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新信息。

3、结语

框架语义理论为我们认识词汇意义和理解句法、语法现象开辟了新的路径。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听力和阅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阅读,从而丰富知识面,积累更多的背景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听前的准备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唤醒学生脑海中的背景知识,激活相关框架进行合理预测,进而随着后续信息的输入,通过笔记捕捉,猜测,联想,推理等,不断修正和丰富特定框架。

本文以框架语义理论为指导,结合Underwood 的三阶段听力教学法,尝试提出了上述听力教学模式和相关建议,希望对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Fillmore, C. J. 1982. Frame semantics. In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ed.).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C]. Seoul: Hanshin. 111–137.

[2] Ungerer, F. & H. J. Schmi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Styl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 汪平川 & 李瑛. 2013. 从框架理论视角, 再思考英语听力教学[J]. 青年文学家(30): 177-178.

作者简介:李琴,女(1989-),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