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王妍妍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570312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一些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猜测,引导学生探索,是教学的根本。同时,也是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问的良好习惯的主要途径。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摒弃灌输,用引导、启发、讨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了自己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些思考,并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策略

导言: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思维和能力也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然而,现阶段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抓住能力培养的有效阶段和关键时期,而是用过多的时间讲解知识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激情和个性,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和现状,我们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从观念上转变,把握小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提升。

1.设计现实生活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造力的产生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小学数学是开启数学之门的起点,是学生数学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大课堂,诱发学生产生出创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生“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知识后,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不规则物体,并让他们计算出它的体积。当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时,他们首先观察、讨论和交流。最后进行实验,他们在容器中放一些水,然后计算当前容器中的水体积。然后将不规则物体放入容器中,计算放置物体后容器内的水体积。物体前后容器中水的体积差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然后学生们又以熟悉的水、容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想出了好几种求不规则物体的方法,这种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精神,而且能在相关知识的探索中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因材施教提高自信心,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

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接受能力差。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鼓励和支持智力和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努力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空间,避免对学生的过度批评。教师要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发自内心的学习,有继续探索的欲望,在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力。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积极探索。当学生不能回答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创新源于一切对现实的不满。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思考,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新认识。

小学生要学会提问,保证教学的巨大动力。教师应保护和鼓励儿童的心理,使学生在提问和探究中获得新的收获。教师应避免把学生培养成专家和书呆子,忽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为学生提问和讨论提供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例如,在教学生简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列出一些计算问题,教师可以说出一些答案,这样学生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对是错。学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发现老师快速正确地计算时,他们对学习快速计算有强烈的热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形成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协调能力和习惯。教师要摆脱书本的影响,摆脱考试的束缚,不能只做理论讲解,不能只讲解和训练现成的结论,而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的手、脑、眼同时进行学习研究活动,迸发出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允分的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操作,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反复操作,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组合成各种不一样的图形,还拼出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拼七巧板的游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几何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4.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进行数学思维的渗透

一些数学问题往往十分抽象,尤其是几何问题,对小学生来讲的确难以理解。这时可以通过设置简单的生活场景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将复杂而且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成直观简单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中训练他们的转化思维能力这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中很多问题都涉及生活的具体场景。比如,讲解到“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时教师一方面可以将这一知识点和之前讲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应用,比如统计班级同学业余时间的爱好等,然后绘制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进行比较,这是数学思维中的对比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结构特点,还深化了学生对三种统计图使用的理解。正确的掌握了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扇形统计图”

5.营造愉快学习氛围,实现教学意义

一般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心理环境和氛围是教学的意义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前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和界限,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和条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的积极态度,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加积极地学习,勇于创造,从而充分有效地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根本意义。

例如,以“圆”为例,开课后,我拿出一个比呼啦圈还小的圆形铁环,在台上给同学们看。这时,我问学生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面对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们脱口而出。然后,我再让学生们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比较哪个学生画的圆最标准,同学们跃跃欲试。通过这种活动,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6.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好地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在课前结合课堂内容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视听体验,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具体的课堂学习方法。通过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改进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技术手段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听、学体验,从而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透彻的理解。

7.创造性的使用练习题,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一定要避免与习题雷同,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设计问题的代表性和发散性思维。要通过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如小花买了20本书、8本笔记本。问小花买的书比笔记本多几本?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其中的书和本子改为别的东西,对数字做下变化,而以这样的方式教学,只能算做多次重复练习题目,与数学学科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通过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曦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造力潜能的激发[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1):21.

[2]王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6):118.

[3]格桑平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上旬,2017(1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