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韧性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韧性的对比研究

韦水娟

乐业县特殊教育学校 广西 百色市 533200


摘要:为讨论特殊儿童心理韧性的特点,及其与普通儿童心理韧性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以105名特殊儿童和132名普通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①特殊儿童心理韧性在性别、就读方式、改善领域、家庭结构等几个人口学变量中,几乎无显著差异(P>0.05),只有独生子女在积极认知维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②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心理韧性总分差异显著(P<0.05),特殊儿童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③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2个维度差异显著,普通儿童分数均显著高于特殊儿童(P<0.05)。

关键词:特殊儿童; 普通儿童; 心理韧性; 对比研究;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是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20世纪70年代,Murphy等一批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了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诸多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均对心理韧性有重要影响,而心理韧性也在影响着个体的生活。国内学者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关注从21世纪初开始,主要围绕普通青少年群体进行研究。近几年有学者开始对特殊群体的心理韧性做调查研究,如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和天津市聋人学校,合力对视力残疾学生、听力残疾学生与普通中学生进行心理韧性的比较研究。

特殊儿童作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易产生自卑、孤独等消极情绪,且生活中还可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歧视、社会适应、缺乏社会支持等问题。面临着生活中种种的困境和挫折,如果他们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将更有利于其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本研究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和部分听力障碍、学习障碍儿童为特殊儿童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并将其与普通儿童做对比研究,旨在为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多个地区的特殊学校、普通小学,选取112名障碍程度较轻的特殊儿童或者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为特殊儿童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实施一对一标准化测验。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93.75%。其中,男生64名(60.95%),女生41名(39.05%);独生子女63名(60.00%),非独生子女42名(40.00%);轻度智力障碍学生79名(75.24%),听力障碍学生19名(18.10%),其他障碍学生7名(6.66%);双亲家庭93名(88.57%),单亲家庭12名(11.43%)。被试年龄分布为9~18岁,平均年龄为(14.03±3.21)岁。

1.2 测量工具

1.2.1心理韧性:

本研究采用胡月琴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共包含5个因子(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量表共27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量表各项目的因子载荷在0.68~0.7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示其因子模型拟合良好,每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70~0.87。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2。

1.2.2基本信息:

采用自编《基本信息调查问卷》,收集特殊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改善领域、家庭结构、就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1.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减少共同方法偏差产生的问题,除了量表本身有反向计分题之外,研究者还明确告知被试研究的保密原则,并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施测。研究者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对所有项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始特征值>1的因子共有9个,且第一个因子的解释变异量为16.72%,<临界标准40%,说明本研究的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 研究结果

2.1 特殊儿童人口学变量分析

从性别、就读方式、是否独子女、改善领域、家庭结构等几个人口学变量角度,对特殊儿童在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男生在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分数普遍低于女生,但是在情绪控制维度男生分数较高;寄宿学生在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分数普遍高于走读生,但是在积极认知维度其分数较低;独生子女在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分数普遍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维度独生子女分数较低;双亲家庭的特殊儿童在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分数普遍高于单亲家庭的特殊儿童,但是目标专注和情绪控制维度双亲家庭的特殊儿童较低。

2.2 特殊儿童人口学变量在心理韧性及各维度差异检验分析

经过对人口学变量的进一步差异检验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就读方式、不同改善领域、不同家庭结构的特殊儿童,在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上差异并不显著。只有是否独生子女在积极认知维度差异显著(t=2.13,P<0.05),且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2.3 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差异比较

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心理韧性各维度及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他们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以及心理韧性总分上差异显著。普通儿童情绪控制分数、人际协助分数以及心理韧性总分,均显著高于特殊儿童(t=-2.690,P<0.01;t=-2.030,P<0.05;t=-2.030,P<0.05)。

3 讨论

3.1 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特殊儿童心理韧性在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几乎不显著,一方面特殊儿童由其生理、心理特点带来的特殊教育需要,本身就作为一种生活逆境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掩盖了人口学变量和部分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为主的特殊儿童情绪管理、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欠缺的特点,也可能减弱了环境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本研究人口学变量中,只有独生子女在积极认知维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投资与情感关注,家庭结构较为简单,面临的生活困境与挑战相对较少。在特殊儿童当中,这一情况会更为凸显。特殊儿童的兄弟姐妹,一般是普通儿童,他们会感知到更多的自卑、不被关注、无助等负面情绪和认知。

3.2 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差异分析

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心理韧性总分差异显著,这一结果和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在心理韧性总分以及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3个维度上,普通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分数显著高于视听残疾学生,而两类残疾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对初中聋生心理韧性做调查研究,认为听力障碍作为一种逆向情境,使得聋生的心理韧性较普通儿童有所降低。说明相对于普通儿童,特殊儿童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和压力时,难以寻求更合理的应对方式,更容易出现消极状态。

本研究中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2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普通儿童分数均显著高于特殊儿童,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诸多学者研究表明,特殊儿童在情绪管理、语言表达、行为控制、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共性问题。这与特殊儿童生理结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在社会生态系统的背景下,提出了心理韧性的“个性-过程-环境”模型,该模型强调个体与个体周围的环境因素(家庭、社区、同伴、学校和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心理韧性的作用过程。特殊儿童因其生理与心理特点,拥有不同的心理韧性水平;在其与环境作用过程中,表现出了特殊的教育与生活需要,也展现了对心理韧性的特殊需要。在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过程中,建议关注特殊儿童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实际干预中注重对特殊儿童情绪控制、人际交往等能力的训练,增加对其的社会支持与教育投入。

4 结论

特殊儿童心理韧性在性别、就读方式、改善领域、家庭结构等几个人口学变量中,几乎无显著差异(P>0.05),只有独生子女在积极认知维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心理韧性总分差异显著(P<0.05),特殊儿童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两个维度差异显著,普通儿童分数均显著高于特殊儿童(P<0.05)。

参考文献

[1]刘璐,宋子明,闫国利,.视力残疾学生、听力残疾学生、普通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23(9):43-47+59.

[2]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