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分析

朱延涛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宁安学区文宁完小 677002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数学课程都因为其抽象性强,不好理解等原因受到学生排斥,但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毋庸置疑。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方面的特征,教师应积极探究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解决问

题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对转化数学教学成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题型设置合理性有待提高

新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数学教材设计,将数学解决问题部分的应用题放置在了每一单元模块最后的练习题中,改变了原来应用题单独模块的设计思路。这种题型板块的设计最初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希望学生可以配合着图片以及练习,使原来的问题变得更加的清晰和直观,便于学生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但是由于教材内容编排的原因,这样的设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系统性,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教学切入点,在以往解决问题部分的教学环节,应用题题型都是以单独的板块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同一类型的问题进行集中地讲解与汇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资源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授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应用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二)教学过程形式化,缺乏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从低年级步入中高年级后,不仅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同时解决问题时的思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在日常解决问题部分的教学环节,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工作,大多会按照既定的教学策略去开展教学活动,整个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与评估,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学生学习质量并不理想。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既没有在课本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同时也缺乏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学生知识单纯的按照教师教的固定方式去解决问题,缺乏灵活的分析能力,在自己解决问题时很容易陷进固定思维中去,影响知识的迁徙和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一再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其学科教学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特点恰恰是相矛盾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形象思维占据了主要位置,而数学课程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利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和论证的。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许多学生都会感觉非常的吃力。基于这一时期学习情况,教师在构建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情境,在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降低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数学问题融合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便于学生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统一。例如,在学习“比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出示学生经常喝的果汁饮料并提问:这瓶饮料上标注着果汁含量和水的比例是3∶7,那么这个数据表明了什么含义呢?由于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难度不大,纷纷参与到了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去。此时教师再进一步的提出问题:饮料厂要配置一桶500升的饮料进行灌装,请你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升的果汁?有了之前的小组讨论,学生在听到问题后都能够积极地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分析的情况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的点评。在这种具体的学习情境的铺垫下,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融入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比例问题解决方法,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问题导学,问题解决需要趣味引导

要想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事实上,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和思考中缺乏动力。因此,教师要做好问题导学,让学生明确问题是什么,并对解决问题产生兴趣,这才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如有这样一个问题:“蜗牛每小时可以爬行5米,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这是一个简单的乘法问题,题干简单,思路清晰,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解答这个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是做错了。教师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对解决问题缺乏兴趣。因此,教师以问题为引导,将这个题目进行故事化的描述:“有一只蜗牛想在周末去附近的公园玩,但它爬行的速度特别慢,一个小时才能爬5米。早上5点,蜗牛就出发了,到上午11点才到达公园。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蜗牛到底爬了多远吗?”用这样一种方式进行问题引导,其实不会多花费多少时间,但起到的效果要比传统方式好得多。每个学生都会对这种故事性的问题引导感兴趣,产生解决问题的意愿,进而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三)合作学习,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

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视角和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会布置一些合作课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问题,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的思路是多变的。如混合运算中加减法的计算,学生在解题时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加减计算,也可以对同类项进行消除,或者把加项和减项合并演算。每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解题思路。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准确的答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迪,从而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纠正认知误区。

(四)例题强化,形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对学生兴趣的启迪,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如在关于应用题的解题逻辑上,教师可以结合例题探究解题步骤和方法,并按照步骤和方法验证其他应用题,以检验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某个工程队要修一条水渠。每天工作6小时的话,需要12天完成。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需要多少天完成?”教师以这个题目为例,带领学生更加准确且快速地解答这道目。

1学生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单位等。

2学生要清楚题目的线索与逻辑,用一两句话讲清楚事情的原委。

3学生要梳理清楚解题的步骤,明确先后顺序。

4学生要重新审题,并检验答题的过程和结果。从小学应用题、填空题等各类题型的难易程度来看,教师采取上述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保证答题的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基本功越扎实,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才会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问题解决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分析[J].王效强.  读写算. 2020(09)

[2]探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富鸣芳.  小学时代. 2020(17)

[3]论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赵秀红.  科幻画报.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