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基于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刘小娟

渭南市杜桥中学 714000

摘要:信息素养是学生需要具备适应当下信息社会所需的思维品质及关键能力。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信息知识的学习,得到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思维品质、信息责任意识的全面发展。本文从联系生活中的丰富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强调课堂高效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针对问题分析与解决,锻炼学生计算思维素养;结合学生兴趣拓展,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融合信息道德培养,加强学生信息责任意识五方面对此进行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养培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对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灌输教学模式,以及改变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的必经之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最大的优点在于通过为学生构建学生可以适应的高效学习环境,以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为目标的案例展示、活动组织、以及融合探究性项目实施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更能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以及信息技能的稳步提升。因此,基于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联系生活中的丰富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对于信息意识来说,它是高中时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体现在观察现实事物和问题解决思路构建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利用。高中阶段,学生经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其信息意识主要是高中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相应的价值态度进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这自然是学生其他信息素养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学生信息意识,这对于学生日后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针对数据及其特征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就为学生展示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决定上下课的铃声”、“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的信号灯”、“向人们传达信息的报纸上的文字”、“新闻上的文字”、“新闻联播节目”、“图片贺卡”等。教师鼓励学生列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存在的形式和案例,并从案例的对比中找出数据的基本特征。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中进行深入思考,又从对数据的基本特征的理解中实现对现实事物的认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二、强调课堂高效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考试的达标率,大部分教师往往一味地追求分数,让学生不断地刷题、记忆步骤,忽略了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所要带给学生的趣味学习体验价值。这也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落千丈。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知识学习与学生学习体验的关系,通过激发学生潜能,将知识的实践切实落实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或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或开展竞赛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效率。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数据的输入与输出”一课的知识学习时,就以“检验学生是否成年”的趣味性游戏编码实践项目为例,促进学生进行了基于input()函数以及print()函数的实际应用练习。学生在设计完成游戏编码的过程中,对输入输出函数都做了正确的应用。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效率,教师将学生四人一组分为多组,这样的实践学习模式让学生之间实现了必要的互动、互助,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促进了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发展。

三、针对问题分析与解决,锻炼学生计算思维素养

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相比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思维的培养。一门学科的思维,蕴含着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计算思维无疑是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科学本质上是应用数学、数学与工程学的混血儿,因此计算思维包含逻辑思维、数学思维以及工程思维等多个部分。由此看来,教师需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以此锻炼学生计算思维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程序设计基础”章节的教学中关于循环结构的知识讲述中,就为学生抛出几问题,让学生进行编程实践来解决。“用循环语句输出九九乘法表”,学生们在接到“问题”时感到很兴奋,然而开始以为的简单观念很快被需要多重算法的设计击倒。此时教师抛出计算思维工具,“我们试着将复杂的问题一步步分解,让它变成我们可以理解的多个简单步骤,然后进行编程。”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对计算思维进行实践应用,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解和功能实现,不仅认识到了计算思维的优点,更提升了学生计算思维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结合学生兴趣拓展,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信息技术知识不止出现在教材中,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创造自己实践的空间,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走出封闭的课堂而利用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创意实现创新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究、 体验、实践等活动。结合学生兴趣拓展学习实践空间,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体验,更能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while循环的知识应用过程教学中,就在学生进行首次实践熟悉while循环语句的语法和应用方式后,结合学生对“王者荣耀”游戏的爱好情况,让学生写一个自主设计的“输入英雄名字得出英雄属性”的条件判断小游戏。学生对可以实现的“游戏编程”非常感兴趣,并在课堂上实现了高效交流与创新实践编程练习。基于自身爱好的创新游戏编程,让学生在提升学习体验成就感的同时,对创新实践编程练习产生了兴趣。甚至多数学生在下课后还对编程知识的应用进行交流,这也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

五、融合信息道德培养,加强学生信息责任意识

如今的高中学生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信息文明社会下多方面的有利条件,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络中参与社会讨论,获得直接信息实践经验。增强高中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极为重要。高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建立并转向成熟的最佳时期,需要教师力量的支持和专项教育培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基本信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从而助力学生信息责任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我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就融入了针对学生在网络世界里对自身行为负责的教育。包括“有的同学不了解信息世界逃避责任的后果,大家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关于网络犯罪的法律条例;有的则对于网络中他人对于信息的共享行为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持怀疑或嘲笑的态度,这点大家可以随着国家对专利的保护机制的健全更加熟悉。”同时,我还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了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行为教育,包括“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他们个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空谈。我们要对自身的知识应用行为负基本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自然而然成为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并鼓励学生实践学习从而发展信息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要注重渗透信息责任意识教育,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峰. 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 才智,2014(02):63.

[2]庄乾功.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J]. 才智,2017(20):36.

[3]孙红丹.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