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护理危险因素及优化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 (AVF)血栓形成的护理危险因素及优化护理措施

杨雯雯

六安世立医院   237000

【摘要】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护理危险因素及优化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诊治的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与抽绳式、穿刺血肿每月>1次、超滤量每次≥2L和血流量≥200ml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率相比,扣眼式、穿刺血肿每月≤1次、超滤量每次<2L和血流量<200ml均明显偏低(P0.05)。 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方法、超滤量、血流量和穿刺血肿等护理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控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预防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护理危险因素;优化护理;护理效果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常见且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常被应用于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对于延长患者生命年限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在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展开过程中,动静脉内瘘是常见的一种血管通路,为了进一步提升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对血管通路的顺畅性进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主要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分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危险因素,制定并且应用优质护理措施,总结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诊治的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6.65±6.39)岁;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6.25±6.74)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遵循医院标准为患者展开基础护理。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①定期为护理人员展开培训,着重于突出穿刺技巧的培训,对1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提升。②选取适宜的穿刺方式,应用扣眼式穿刺,采取食指和拇指捏住钝针的针翼喉部,令针尖与患者的皮肤之间呈现出约20°角,将其平推入患者的血管,采取无菌胶布进行固定,以后采取同样方式展开穿刺。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需确保机动作精准且迅速,拔针时需确保动作迅捷且轻柔,按压患者出血点,时间需低于半个小时。③在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需要将血流量维持在每分钟200-250毫升,将超滤量控制在不超过0.25m/(kg·min),采取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作为抗凝药物,后续不再追量。④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与血液透析有关的知识,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的睡眠姿势进行调整,不可令患者的内瘘侧肢受到压迫,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鼓励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等。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情况:观察记录两组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例数,对比两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率。分析1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包括穿刺方法、超滤量、血流量和穿刺血肿等[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5fed8251b6ec4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情况

对照组有10例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观察组有2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率24.39%相比,观察组4.88%偏低,组间差异明显(5fed8251b6ec4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6.248,P=0.012)。

2.2 分析1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护理风险因素

与抽绳式、穿刺血肿每月>1次、超滤量每次≥2L和血流量≥200ml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率相比,扣眼式、穿刺血肿每月≤1次、超滤量每次<2L和血流量<200ml均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分析1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护理风险因素[n(%)]

护理风险因素

血栓形成例数

5fed8251b6ec4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P

穿刺方法

抽绳式

9(75.00)

6.000

0.014


扣眼式

3(25.00)

超滤量

每次≥2L

11(91.67)

16.667

0.000


每次<2L

1(8.33)

血流量

≥200ml

9(75.00)

6.000

0.014


<200ml

3(25.00)

穿刺血肿

每月>1次

10(83.33)

10.667

0.001


每月≤1次

2(16.67)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属于一种血管吻合手术,作为一种新型血管通路,具有不宜感染、应用寿命长和质量高等优势,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干预效果,加强对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具有重要意义[3]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故而在应用动静脉内瘘后,需要给予患者相对应的抗凝药物治疗,长时间临床研究证实,给予患者精细化、科学化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概率。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选取适宜的穿刺方法,对患者的血流量和超滤量进行适当减少,控制患者的每月穿刺血肿次数,对患者血管提升更全方位,更细致化的护理干预,以此来预防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基础,来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与抽绳式、穿刺血肿每月>1次、超滤量每次≥2L和血流量≥200ml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率相比,扣眼式、穿刺血肿每月≤1次、超滤量每次<2L和血流量<200ml均明显偏低(P0.05)。说明优质护理的应用有利于优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方法、超滤量、血流量和穿刺血肿等护理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控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预防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章巧庆, 叶蔚蔚, 张彬娥,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性静脉炎相关护理因素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2):359-361.

[2]付德佳, 赵华.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初次失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及干预[J]. 黑龙江医学, 2020, v.44;No.423(1):17-18.

[3]文雪仙, 郭宝春, 邱晶,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0):35-37.

[4]张帆, 苗琛, 肖友文,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J]. 血栓与止血学, 2018, 24(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