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3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研究

杨凤辉

辽宁省 抚顺市第一中学 113001

摘要:目前,高中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接触到中华优秀文化,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和接触中华文化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应用更加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教师应该抓紧机遇,转变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阐述了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意义以及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很多高中生缺乏中华文化认同感,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承担起责任,引导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有些的文化。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其不仅仅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培养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应该在新教材背景下,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一、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一)建立正确的科学历史观

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新教材的内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作用,确保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高中历史课程中包含了很多中华文化内容,通过历史教师正确的讲解和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在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教材充分展示除了内阁制、宗法制以及三省六部制等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到其先进性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程度,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与此同时,新教材中还展现了诸多的中国古代艺术,例如,以王羲之的《丧乱帖》为代表的行草艺术以及以《秦始皇廿六年诏铭》为代表的篆书艺术等,将古代书法家的豪放、洒脱或婉约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再比如,很多文化著作也是高中历史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儒家经典代表作《诗经》,汉魏诗文的奠石《离骚》等,便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历史观[1]

(二) 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到新教材中的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事业时,教师可以将水利事业如何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造福人类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探索欲望。与此同时,新教材中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很多智慧和结晶的介绍也可以激发高中生对古代手工业文化的热爱。例如,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的制作利用了古代冶金技术,作为课程展示内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冶金技术的精美绝伦。再比如,在新教材中涉及到了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蝉衣,可以体现出我国古代丝织品的制作水平,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手工制作卓越不凡的水平。

(三)有助于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

当下社会中,各类良莠不齐的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极大,需要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有效辨别不同文化的学习价值。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使用可以将中华文化和中华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根植到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济世情怀和浩然之气,秉持正直、善良之心,树立自信的人生观,学习我国中华文化中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以及“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和理想。

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一)适度增加中华文化史料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秉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历史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增加中华文化史料,在与新教材结合的背景下,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教学,需要拓展学生阅读的历史材料,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新教材中的百家争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道德经》、《易经》以及《孙子兵法》等史料截取部分给学生展示,学生在阅读这些史料后,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想象百家争鸣的盛况,从心底里认同中华文化[1]

(二)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

在进行高中历史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托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兼顾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从而高效全面的进行讲授,避免出现中华文化知识讲解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的情况出现。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必修二中的古代手工业经济时,新教材中提到了魏晋时期人民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以耕作为主同时又“兼营副业”的生产生活方式,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很多历史博物馆中都保存有古代珍贵的器皿和手工生产工具,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性认识,提升文化认同教育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计算机技术凭借其信息共享性和操作便捷性等优势吸引了很多教学工作者,利用网络资源能够有效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效果。网络可以被人们用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增加教学实力,努力学习和收集网络资源中蕴含中华文化的内容,浏览中学资源网站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和QQ等平台,给学生分享和推广中华文化,让网络不仅仅作为娱乐的工具,还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力平台,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崇拜之情。与此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辨别和筛选网络资源的方法,从而能够从海量的网络知识中搜寻对自己人生观建立有益的中华文化资源,学习网络优质课[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教学改革中,新教材的编写和应用可以说是历史教学的新局面。教师应该把握机遇,努力钻研教材,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结合新教材的内容,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增加史料,拓展学生知识面,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媛媛.高中历史与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融合研究[J].华夏教师,2018(27):51.

[2]刘广丰.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4):143-144.

[3]曾鹏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