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关于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

扶慧娟 1 于艳萍 2

北京市商业学校 102209

摘要: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需要上下合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当前我国中职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思政课堂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各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德育育人途径方式。但也在制度建设、校际协同和学业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下一步仍需推动新课标精神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协同育人,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关键词:中职;思政教育;

职业教育作为不可替代的类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思政课堂教学、课程思政、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一、中职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一)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习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政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在青少年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当前中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新课标关于思政课教学相关要求,开足开齐中职四门德育课程,保证思政课教学时长,保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系统性、延续性,切实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其次,各学校在结合地区经济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开设相关特色校本德育课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用职业素养训练》等,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作为国家规定德育课程的有机补充,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再次,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要求,将教师教学、教材改革、教法创新打造成一个闭环的整体,围绕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

习总书记说:“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将立德树人贯彻到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

首先,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课程思政的目标。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基于理论自信基础上的实践自觉,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另一方面,教师深度挖掘专业教材和课程内容,将其与时代环境特征、爱国主义教育和主流价值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再次,注重培养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习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强化教师的德育能力,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将道德教育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把握道德教育时机,主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意识。引导和督促专业教师自觉接受、践行课程思政的新理念,适应课程思政的新要求,自觉参与构建学校德育新格局。

(三)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组织实施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就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开展工作。

首先,开展广泛宣传,营造德育主题活动氛围。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德育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积极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感。举行德育主题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明确活动内容和实施进程,营造浓厚的德育主题教育氛围。其次,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每学期推出系列德育活动,“月月有擂台,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充分地展示才能才华,锤炼专业技能,绽放青春光彩。再次,从地方教委层面组织实施德育工作创评活动。北京市组织实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优秀德育品牌创建评选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促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凝练提升,促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建设交流学习,促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更上新台阶。

二、中职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学校自身落实层面仍需提升制度设计以服务课程改进

习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要充分挖掘和拓展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推动专业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同样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健全。

首先,学校应完善教材开发制度,突出专业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不同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交叉互补的教材内容体系。其次,学校应完善教师引入和师资培训制度。按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配足配齐思政课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落实国家新课标精神,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再次,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改革,开展教师教学比赛,注重典型示范和榜样塑造,以先进带普遍、以局部带全域。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引导和督促教师自觉开展教科研工作,以教研成果和实践成果反哺于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得益彰,推动构建思政全员育人格局。

(二)多校协同落实层面仍需强化校际协同交流合作

首先,新课标精神有待进一步落实。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颁发后,由于配套新教材暂未同步出版,那么中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如何在旧教材的基础上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问题。这就需要地区加强校际协同交流合作,合力组织实施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教法改革,切实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等相关要求。其次,新课标精神下的教学资源建设有待加强。中职思政课新课标颁布后,如何将新课标精神分解落实到思政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各校合力探索。再次,思政教育基地有待加强联合共建共享。各个地方都有其地区特色的红色思政教育资源,各职业院校有其独特的思政教育文化资源和文化传承,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思政教育基地资源整合,建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进一步探索共建共享模式、方法和途径。

三、小结

总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用好思政课堂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也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

[2]唐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论析[J].黑龙江教育,2021(1):25.


作者简介:1扶慧娟(1987—),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教学。

2 于艳萍(1958—),女,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