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3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裴青 1 , 唐颖彦 2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1743

1 前言

1.1调查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围绕关照服务学生,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养成理性成熟向善的价值观,都至关重要。经过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和跟踪研究,我们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塑造、价值观养成是一项长期工程、战略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养成是不能忽略的环节,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达到“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目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了解目前我院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找到学生目前心理素质短板才能有的放矢,精准育人。因此本次调研将针对我院学生展开心理素质现状调查。

1.2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心理素质(Psychological suzhi)是我国学者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本土学术概念。近20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心理素质开展了研究。目前并未对心理素质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心理素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心理素质的先天基础性;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性;.稳定性;内在性;功能性。

众多定义中,张大均研究团队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由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维度构成(张大均,冯正直,郭成,等,2000)。笔者认为此定义能够较为全面地涵盖上述心理素质的特征。其中,认知品质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个性品质是指在个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它们同属于心理素质的内容要素。适应性则是个体在认知品质和个性品质这两个内容要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具体情境领域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习惯性行为倾向,属于心理素质的功能要素(张大均,王鑫强,2012)。

2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西部一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共1700人,1588人的问卷数据有效(N=1588),平均年龄为19.16(Mage=19.16)其中男生1017人,女生571人。

2.2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简明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健康版) 》进行调查,该问卷由王鑫强,张大均,张雪琪于2017年编制并公开发表。

该量表包括3维度12因子共36道题,共有三个分量表。

认知品质分量表:元认知、目的性和开放性3因子构成认知品质分量表。认知品质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心理素质的内容要素。共有三个要素:目的性,涉及大学生对自身行为方向有清楚认知的特征等;元认知,涉及大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意识、监控与调节的认知特征;开放性,涉及大学生具有开放的心态,易于听取和吸收他人观点的认知特征。

个性品质分量表:自信性、自控性和乐观性3因子构成个性品质分量表。个性品质是指在个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属于心理素质的内容要素。共有三个要素:第一个因素为自信性,涉及大学生相信自己而不自卑的性格特征;第二个因素为自控性,涉及大学生自律及自我督促的性格特征;第三个因素为乐观性,涉及大学生看待与体验事物的积极面及充满希望的性格特征。

适应性(能力)分量表:职业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和生理适应6因子构成适应性(能力)分量表。

适应性分量表则是个体在认知品质和个性品质这两个内容要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具体情境领域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习惯性行为倾向,属于心理素质的功能要素,共有6个因素: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生理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

2.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法,学生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测评系统,进行问卷测评。该问卷为不记名调查。

3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结果分析

3.1 分析工具

本次调查所获数据使用SPSS 20.0进行分析。

3.2 认知品质总体结果分析

对认知品质各因子进行描述性统计,总体结果如表1。该分量表中的各个因子的总分为15分,认知品质的总分为45分,分数越高,表明学生在该项目上表现越好。M目的性=11.77,M元认知=10.96,M开放性=11.90。认知品质量表均分为34.63

将男生和女生认知品质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认知品质显著高于女生的认知品质(sig=.000),且男生在认知品质中的目的性(sig=.003),元认知(sig=.000)及开放性(sig=.001)的表现上也显著高于女生。

3.3个性品质结果分析

该分量表中的各个因子的总分为15分,认知品质的总分为45分,分数越高,表明学生在该项目上表现越好。对个性品质各因子进行描述性统计,M自信性=10.55,M自控型=11.09,M乐观性=11.46。认知品质量表均分为33.1

将男生和女生个性品质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个性品质显著高于女生的认知品质(sig=.002),且男生在个性品质中的自控型(sig=.000)和乐观性(sig=.002)的表现上也显著高于女生。

3.4 适应能力结果分析

该分量表中的各个因子的总分为15分,认知品质的总分为90分,分数越高,表明学生在该项目上表现越好。对适应性(能力)各因子进行描述性统计,M职业适应=11.04,M社会适应=11.26,M生理适应=11.02,M学习适应=9.3,M人际适应=11.04,M情绪适应=10.2。

将男生和女生适应性(能力)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在职业适应(sig=.000)、人际适应(sig=.000)和情绪适应(sig=.002)方面的表现显著高于女生。

3.5 心理素质总体结果分析

对心理素质总分进行描述性统计,总体结果显示M心理素质=131.59,SD心理素质=18.11。将男生和女生适应性(能力)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心理素质总体显著高于女生(sig=.000)。

3 总结

本次调研共计调查1588人,我院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如下,各项分数越接近满分则在学生在该项的表现越好,具体情况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在学习适应,自信性,情绪适应以及元认知表现方面相对较弱。在开放性,目的性及乐观性方面表现较好。

心理素质总体状况及排名


满分

均值

标准差

均分排名

认知品质-目的性

15

11.77

2.078

2

认知品质-元认知

15

10.96

2.182

8

认知品质-开放性

15

11.90

1.963

1

个性品质-自信性

15

10.55

3.002

9

个性品质-自控型

15

11.09

2.028

5

个性品质-乐观性

15

11.46

2.073

3

适应性(能力)-职业适应

15

11.04

2.310

6

适应性(能力)-社会适应

15

11.26

2.886

4

适应性(能力)-生理适应

15

11.02

2.215

7

适应性(能力)-学习适应

15

9.30

2.699

11

适应性(能力)-人际适应

15

11.04

2.065

6

适应性(能力)-情绪适应

15

10.20

2.743

10


将男生和女生认知品质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优于女生,如:目的性,元认知,开放性自控型,乐观性,职业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方面的表现显著高于女生,且男生心理素质总体表现显著好于女生。

根据调查结果,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新工作模式,改革抓手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是为学生提供宽泛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未考虑到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别。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学生在心理素质中很多方面参差不齐,针对这一问题,将工作的抓手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根据学生需求对提供的心育工作内容进行分类设置。如设置学生表现相对较弱方面(自信心、情绪管理、学习适应)的专题心理素质拓展,团体辅导训练营等。

2.打造实践平台,工作重心由问题导向转向发展导向

本次调查的主题是大学生心理素质,过去常常以心理健康素质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和焦点。区别于心理健康素质,心理素质是以发展为导向,而心理健康素质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及策划各相关主题的专项心理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3.缩小个体间差异,真正实现全面全体教育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院男生与女生的心理素质差异较为显著,男生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优于女生。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女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及提升。针对该现象可以开展女生心理专题活动等。


1 裴青,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邮编:611731

2 唐颖彦,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讲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心理咨询注册委员会注册助理心理师,邮编:6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