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剖析找原因对症下药巧解题-浅议小学数学易错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溯源剖析找原因对症下药巧解题- 浅议小学数学易错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丁云江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 312300

摘要:很多家长总会说自己孩子不够认真,粗心大意,其原因是孩子做题总出错。但这种现象其实是符合小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的。小学生的这个阶段,正是外在与内在的成长发展阶段。尽管学生做题容易出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高效的教学质量却存在影响。本文,笔者将主要分析易错题的形成和其解决之道。

关键词:原因;易错题;解决方法

一、引言

数学是一直伴随着学生从小学走向大学的一门重要课程。[1]小学期间的数学多以计算为主,解题就成为了数学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解题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学生审题不明,有的学生计算失误,还有学生知识点混淆。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广大的教育者分析其中原因,以求寻找解决之道,下面仅从一下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二、小学生容易出错的原因

(一)学生做题“遇难则急、遇简则浮”

小学生的专注力是比较短暂的,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当遇到自己会做的题时,往往就会出现不认真的心态对待,想早点做完好有自由时间去玩,而也有一些学生在面对自己不会做的题时,又不能第一时间找教师进行询问,就会出现急躁的心理,从而乱做一通。这两种心态是现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小学生易错题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做题“思维固有化”

小学生这一时期,思维是比较具象的,当一道题的解题方法先入为主在学生的脑海里,再面对下一道题时,学生就会出现惯性思维。这种思维定式是要分两个层面去看待的。其一,若是积极的定式,是有利于学生将题解答正确的;其二,若是消极的定式,则会让学生错解题。例如:小学数学部编人教版中,在混合运算板块出现几道习题,其中针对“125-125/5”这道题,不少学生都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式,由于小学低段教学中学习了加减法,当高段学习到乘除法乃至混合运算时,学生还是会错误地认为“125-125/5=0”的固有思维。所以思维的固有化也是导致学生容易出错的原因之一。[2]

(三)学生做题“审题不清,盲目下笔”

小学生在做题时会往往出现不认真审题的现象,学生的潜意识有时会忽略题的关键词,或者是混淆了知识点,就像是“拿着动车票去坐飞机”一样。例如:在学生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计算题时,不少学生就将两者混为一谈,有的学生甚至想当然地把平方千米看成公顷去计算,结果就是草草下笔,导致解错题。

(四)学生做题“求量不求质”

尽管在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下,我国现在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变,但是仍旧有一些教师和家长会认为,小学数学的学习,乃至所有计算类的学科都是要运用“题海战术”的。笔者认为,这种旧的观念是不与时俱进的。很多学生在教师或者家长的要求下做完一道题后,先不问其对错,转头继续做同类题,导致学生“一道错、道道错”。其次,教学中最为忌讳的是模仿,学生不能按照一个思路一成不变的去解题,这样也是会增加学生解错题几率的。

三、减少出错的有效方式

(一)培塑良好心态,强化学习信心。

小学生的心态是学习的基石。心态的好坏决定状态的好坏,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状况、精神状态以及情绪变化,对学习成效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学生在做题时候的心态对做题的正确率起着决定性因素。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让学生不能遇难则急、遇简则浮。所以在教育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做到不骄不躁,从容自信的解题,教师也要刻意引导学生这样的心态,更要教育引导学生充分看到,通过自己心态的变化,错题本不必错,易错的问题也完全可以依靠自我成功解决,从而在做题时充分发挥自身最大潜力。应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对某一道错题的分析解决。

(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学生不能按照一个模式硬搬硬套进行学习。一方面来说学生的思维定式是受到了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式训练。例如:我们有很多学生,学习态度很认真,也非常地刻苦,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其实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窍道”。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不喜欢,想逃避”也是由于学生找不到一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所以往往看着学生很认真,但是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后,自然而然就对数学提不起兴趣。那么,在此,笔者认为,小学生的教学正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培养学生多种解题思路,为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解题办法,自然也能降低错题的概率。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面对学生粗心大意的行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细心,这不仅仅是在学习上要培养,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除了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外,也要联合家长在校外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速成的,而是无数个日夜,无数次反复与叮嘱所培养出来的。当形成好的习惯后,学生自然在学习上就不会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审题不清。在培养学生细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知识点的混淆并不可怕,可怕是学生没有做到不懂就问,只有两种好的习惯的结合,才能让学生在未来从学业上还是做人上走得更远、更广。

(四)学生和教师都应具有反思精神。

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做题的“量”,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做的每一道题学“精”。在学生解题后,要让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让学生记录在解题时遇到的困惑、犹豫之处。针对学生薄弱的地方,对症下药。这样学生才能牢固掌握知识,不会出现“一道错、道道错”的循环模式。其次,不能因为学生出错教师就对学生加以惩戒,这样会导致学生出现“怕学习、怕出错“的现象,进而学生会出现“不想学、逃避学”的心理。这也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能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如果学生总是在一个地方反复出错,也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改变。如此双向的共同努力下,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也会越来越有自信,减少错题率。

结语:避免小学数学中的错题现象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错题现象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还是由于小学生的不良习惯所导致的,无论是粗心大意、审题不清还是思维固有化,其根本是教师并没有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刻意的培养。所以,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广大教育者还是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结合实际、及时反思、仔细分析,才能逐步减少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秋生.对小学生常见计算错误的心理分析[J].2018,12.

[2].姚璐.解题是基本的教学活动形式[J].中小学教学.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