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理念融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PBL理念融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

曾勤勇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后埠小学, 江西 萍乡 337000 )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时代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难题。问题导向式(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代入情境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解决传统教学脱节问题的好方法。本文分析PBL理念融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PBL理念;融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前言:小学科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小学科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教学方法应遵循学生的本性,通过P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解决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难点,使学生能够独立地通过分析,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一、积极引导——激发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兴趣

PBL模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讲课内容提出有意义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开放式教学。但是,由于小学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略有不足,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很有限,教师应在实验课程开始时教学生如何提问。例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预览实验。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验指导中的重点、要点和难点进行具体问题的提出,这可以从理论原理,操作流程和现象等方面着手,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此外,在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小组讨论和其他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小组充分预习教师介绍的实验教科书和理论知识,并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提出有关的问题,然后小组负责人组织小组讨论,浓缩总结实验课堂中的代表问题和针对性问题。提升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操作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就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选择实验“温度对食物发霉的影响”来开始科学实验的第一课,食物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是生命维持和健康保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容易接收理解,也容易感兴趣。首先,选择发霉的苹果和健康的苹果让学生观察和辨认,引起学生探求真相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提出“苹果为什么会发霉?同时苹果是如何发霉?”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一问题答案;其次,带领学生观察探究“苹果发霉的过程”,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测促使苹果发霉的主要因素,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到“温度”这个影响因素;最后,安排实验验证“温度对苹果发霉的影响”,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学生的猜测。通过老师简单有序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使学生渐渐的对科学实验产生强烈求知欲。

二、依据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趣味的科学实验课堂

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探究心强烈的儿童时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很重,对于实践课程的渴望度较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科学课堂充满兴趣,将主观能动性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时,要依据PBL理念,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课程设计,以学生作为实践课堂的主体来规划教学流程,为小学生提供简易、趣味的实验教学,充分的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实践欲望的同时,能够以最为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多彩的世界,让学生感知科学的魅力。简易可操作的实验也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探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了解科学原理,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加强学生的记忆。

正如夸美纽斯所言,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地将事物本身呈现给学生。倘若想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会科学知识,教师要依据于本节课要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可以动手实践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加强对世界的感知。例如在进行《空气的性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有体积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气球,让学生通过将气球吹大的过程,感受空气的体积化。教师通过这个实验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将气球在各个空间里进行摆放,让学生通过给气球腾位置的过程更加深入的了解空气具有体积的真实含义。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实验操作

根据PBL理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给予充足的空间跟时间进行思考,学生才能够有更多的发挥,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决一些疑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以最深刻的方式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成为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的实验课堂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中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合作探究是小学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设定一定的实验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互动交流以及思考探究来完成实验的流程,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合作探究是科学实验中必不可收的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中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以及个体差异性进行科学的分组,确保每一组成员的融洽与互补,以求达到合作探究学习的最佳效果。例如在进行《我们周围的土壤》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并为学生进行小组分组,让学生从实验目的出发进行各自的分工,通过实际的观察来发现和认识土壤,了解土壤是混合物的概念。通过合作探究的实验过程,学生还能够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并能加强学生对于实验流程的记忆,增强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语:基于PBL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完备的教学计划,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尽力克服小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困难,为小学生顺利开展科学实验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的优势,努力营造小学生科学实验研究的氛围,为培育小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生活动手能力打好基础,为培养小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实验研究素养建立基石。

参考文献

[1]杨紫暄,刘蓝玉.利用积木进行小学科学课程“动物的运动”单元教学之成效研究[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6(03):167-172.

[2]郑秋辉.拓展性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能量控制”实验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36(06):37-39.

[3]潘小军.小学科学课“思维有痕”的教学策略——以“加快溶解”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