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术后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及提高穿刺成功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早期术后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及提高穿刺成功率分析

贾冬 芳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将早期术后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对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06-2020.06这一时间区间收治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共144例,将其按照随机术法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组给予早期术后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2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几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动静脉内瘘平均使用时长显著长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将早期术后护理应用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患者动静脉内瘘显著优化,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术后护理干预;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临床治疗为患者实施外科手术,通过外科手术将患者相近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连通,之后通过连通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为患者重新建立一个血流通道,动脉血管中的血液通过建立的血液通道进入静脉血管内,进而达到增加静脉血管血流量的目的,静脉血管血流量增加后,静脉血管的压力也会增加,静脉血管被压力扩大,从而形成动脉血管[1]。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手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我院选取2019.06-2020.06这一时间区间入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06-2020.06这一时间区间收治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共144例,将其随机分组,研究组给予早期术后护理,研究组7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中,患者平均(43.83±0.42)岁;参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参照组7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中,患者平均(44.67±0.73)岁;对比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 常规术后护理。患者要将动静脉内瘘建立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护理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告知患者。

研究组 早期术后护理。(1)健康教育护理: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将手臂适当抬高,患者在躺下时要注意,患者动静脉内瘘一侧的手臂要高于水平线三十度,若患者站立或坐着时,护理人员要知道患者尽可能将手臂抬至胸前,尽可能避免压迫患肢,为了保证患者新建立的内瘘血流通畅,护理人员要注意包扎不能太紧,包扎适度还可以缓解患者患肢水肿的情况,患者要每天至少5次触摸患者内瘘位置,感觉患者内瘘位置是否有震颤的情况,若发现患者的内瘘没有震颤情况,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2)观察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是否有出血、渗液等异常情况,避免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3)康复指导护理: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结束两天后,护理人员就可以开始指导患者活动手术的手指,并随着手术结束时长的增长,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患者手指的活动量,患者术后约2周就可以视实际情况拆线,拆线后患者可以由手指的活动进展到握拳运动,但是次数不宜过多,每天不要超过4次,每次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4)内瘘护理方面:患者每次血液透析治疗前和血液透析治疗后都要使用热毛巾清洁患者内瘘部位,然后涂抹喜疗妥药膏且按摩5~10分钟,对于条件相抵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知道患者治疗前后使用红外线射频仪治疗半小时左右,若患者动静脉内瘘处有血管瘤,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加用弹力绷带,避免碰撞到患者血管瘤部位。内瘘透析治疗结束当日,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患者针眼处干燥清洁,避免患者出现感染情况。若患者穿刺处有血肿情况,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使用冰袋为患者缓解。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动静脉内瘘检查的正确方法,并叮嘱患者每天至少3次检查,正确的方法是,在动静脉内瘘上放3根手指,若患者动静脉内瘘有血管震颤音,则判定为通常,若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震颤较弱,则需要注意是否通畅。(5)并发症护理:感染最显著的临床症状就是术后持续高热,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若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情况,护理人员要给予酒精擦拭护理,同时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动静脉内瘘情况。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

干预完成后,研究组动静脉内瘘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对比

组别

n

成熟几率

使用时长

t

p

研究组

72

67(93.06%)

49.83±0.42

5.4233

0.0000

参照组

72

58(80.56%)

43.83±0.42

/

/

X2

/

6.5401

/

/

/

P

/

0.0000

/

/

/

3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为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将患者相近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建立一个血流通道,动脉血管中的血液通过建立的血液通道进入静脉血管内,进而达到增加静脉血管血流量的目的[2]。由于透析患者年龄、血管条件、经济状况等差异性较大,逐渐淡化“内瘘优先”的概念而修改成“内瘘首选,导管最后”适宜患者的通路才是最优解。但随着血液透析通路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政策保障的提升,还是更多的患者使用着动静脉内瘘,毕竟这样的血管通路相对中心静脉导管更方便,维护上可选择的方式也更多。无论患者是在透前进行内瘘建立,还是转入透析后再建立内瘘,都需要关注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护理[3]。患者手术结束后由于患者对于动静脉内瘘的认知不足,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开展术后的护理宣讲,主要集中在术后恢复宣讲和术后锻炼宣讲,尽可能避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尽快促进患者术后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静脉的压力会增加,患者正常的淋巴回流受到阻碍,患者患侧的肢体会出现不同程度肿胀,因此患者术后奥适当抬高手臂,以减轻肿胀。同时,环境温度应适宜,应避免热敷及冷敷,以免血管痉挛。术后第1天是观察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的重要时期。对于有高凝倾向及血栓形成的患者须与血管通路医生取得联系并及时处理。让患者和家属触摸血管的震颤情况,加强患者自身对动静内瘘通畅情况的监护能力,如触摸静脉震颤,听到血管杂音表示内瘘通畅,否则可能异常需要联系医生进行专业评估[4]。教导患者不能在内瘘术侧肢体测量血压、穿刺及压迫。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动静脉内瘘患者日常生活中不能做的事,包括:不能持重物或过度用力,这包括日常生活中不要用内瘘侧肢体提重物,透析结束后不应用内瘘侧肢体撑床起身;不能穿衣袖过紧的衣服,避免挽袖上臂后内瘘侧肢体长时间收到类似压脉带的压迫,尤其是透析中造成回流受阻,抑或静脉端阻力过大造成静脉针移位等;睡眠时不压迫内瘘,不戴手表或首饰,不输血输液和测血压等。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维持性血透患者接受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研究组维持性血透患者接受早期术后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对于干预后的动静脉内瘘情况,研究组维持性血透患者成熟几率为93.06%,参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熟几率为80.56%,研究组效果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学者[5]选取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早期术后护理和常规术后护理,结果可见,早期术后护理效果较好,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针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采取早期术后护理,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显著改善,适于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婧, 魏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的临床观察[J]. 人人健康, 2019, No.494(09):136-136.

[2]李凤楼, 焦自钊, 付海霞. 应用No-touch技术分离静脉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 v.20(02):79-84.

[3]何培红, 何笛, 闫克歌. 综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025(012):120.

[4]谢伟军. Teach-back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功能锻炼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20, v.18(07):89-92.

[5]田淋, 蔡明玉, 唐利.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失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016(02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