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一线四步”教学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数学课堂中的“一线四步”教学法

卫延敏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东湖学校 467000

“一线四步”顾名思义就是,全课用一条主线贯穿,分四步进行课堂教学。“一线”,它是贯穿全课的一条主线,就像串糖葫芦的棍儿,牢牢地把全课的各个知识点贯穿在一起,系统地使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条主线上得以体现。“四步”就是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思维;三、应用实践、巩固深化,提升能力;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数学课堂要以“点燃有效兴趣”为起点,以“激活知识原型”为支点,以“激发数学思考”为重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掌握情境走向,使情境有实效。在教学开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思维,引入新课。在教学《分类统计》一课时,我从学生参加过的体育项目作为切入点,教育同学们要从小锻炼身体,长大为祖国作贡献,从而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然后通过小动物也爱参加运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用生动有趣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情不自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数学模型。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1、自主探究:针对问题情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灵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独立探究,多向思索。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使新知的教学内容得到理解掌握;2、小组合作交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的目的是为了给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教师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各抒己见,发表个人观点,最终形成小组的统一意见。3、汇报归纳: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交流。在这里,教师的作用相当于节目主持人,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热烈的气氛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勇敢的阐述观点。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4、充分验证,达成共识: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在《分类统计》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统计表,使学生掌握了统计整理数据的方法,再让学生按照方法独立完成第二张统计表,汇报结果,说明做题思路,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求到了新知的学习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完成的统计表,说说自己在统计表中了解到的信息,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两张统计表的异同,然后汇报交流,最后我做小结。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统计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回顾,有意识的思考统计的目的与过程,体会到问题与统计是相关的,问题决定统计活动,统计活动服从于、服务于要解决的问题,提升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思维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应用实践、巩固深化,提升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深化,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新授课的练习应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习题的选择偏向于基础性、专项性,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难易要适度,循序渐进,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上面那节课的教学中,我继续以运动会为主线,延续例题的情境,创设运动会休息期间小动物要去休息室喝茶,按形状和价格对茶杯分类统计,以及之后玩卡片游戏,把卡片按形状和颜色分类统计,采用活动和小组合作的形式,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补充完整后再统计,进一步体验了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并从中充分体会问题、统计方法和统计结果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做事要先后有序的良好习惯;最后,创设运动会结束拍照留念的场景,对照片进行分类统计,让学生在交流中,使知识自然而然的得到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进一步体会到了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用途。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拓展延伸。

此环节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是以回顾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为目的。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一下评价。这一过程,是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整理成条理的、系统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与原有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分类统计》教学的最后,我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统计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找准教学的着力点,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