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语文学科教学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微课” 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 生活语文学科教学 的启示

黄勇 赵婕

重庆市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重庆, 400054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近十年来,“微课”在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加入了“微课”的课堂充满了学习的兴趣与活力。本文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微课”运用到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运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与传统的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语文教学模式相比较,是新型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延伸。

关键词微课;随班就读;生活语文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也逐渐开放、共享和多元化,其中资源形态的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发展趋势,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铺开。在国内,“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一个继博客、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物。笔者曾参加一次培训,老师讲到“微课”的时候觉得很适合智力障碍学生的教学。因为它主要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等特点很符合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他们喜欢动画的特点。

二、“微课”在国内的发展背景、定义及特点

“微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广州佛山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率先使用的。在早期,我国也开发过很多网络的教学资源,但是这些教育资源大多以老师的教为主,并且这些资源大多比较冗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集中时间没那么长,教师在互相学习教学经验时也不容易快速找到有效资源。由于“微课”指向明确、主题突出、情景贴近真实、使用方便、短小精悍、方便大家扩充其内容。因此,在国内迅速发展,在整个过程中,看到了微课相对于传统教育资源的优势,所以,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微课”的前身是一些课例的视频片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它具有了新的含义与特点。本文中微课是指根据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主要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外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具有很多优点:第一,微课的时间短,一般是10分钟以内;第二,微课的主题很明确,一般情况下只围绕一个主题,针对一个目标开展教学,同时它的内容更加精简;第三,微课整合了多种资源,比如教案、教具、课件、教师的评价及反思,同时模拟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第四,微课具有半结构化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及家长共同去扩展它的内容,比如教案、教学课件等都可以修改、拓展和生成。

三、资源教师在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语文学科教学中所遇到的困境

根据笔者对所在区域的调查,资源教师普遍感到不知道怎样去为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开展生活语文教学。因为学生从不同班级来到资源教室,他们的能力不同,障碍程度也不同,他们存在学得慢、忘得快、记忆不好等学习特征,因此,老师不知道怎样上生活语文课,更不知道怎样把生活语文学科上得更有效。

四、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较普通儿童都表现出发展缓慢、有困难等情况,具体如下:

智障儿童的绝对感受能力较低,同样的刺激会引起普通儿童的感觉,但是不一定能引起他们的感觉。他们对物体特征的精细辨别能力较低。智障儿童的听觉分辨能力不如普通儿童灵敏。智障儿童的知觉信息容量小、范围狭窄。

智障儿童在学习的时候,对相关刺激和无关刺激区分困难,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上有困难,因而影响学习效果。

智障儿童存在记忆障碍。他们的记忆缺乏目的性,对有意义的、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忆选择有困难。他们容易记住印象深刻、对比强烈的事物。他们记忆事物往往记得慢、忘得快,对信息再现和再认有困难。另外,他们的短时记忆很差。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直观性,他们对事物的抽象和概况能力较差。他们的迁移能力也比较差,对学校学到的知识难以迁移和运用到生活当中。因此,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尽量放在真实情景当中进行。

五、“微课”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语文学科教学的启示

“微课”具有时间短、资源丰富、主题明确等特点以及智障学生感知觉信息容量小、对物体特征的精细辨别能力较低、记得慢、忘得快、直观思维等特点,笔者在培智学校经过长期在生活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发现微课对智障学生很适用,因此对随班就读的智力障碍的学生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

1.“微课”可运用到语文晨读课中。普通学生会在早上七点半到八点陆续到校,然后开展集体晨读,但是随班就读的智力障碍学生无法跟上班集体的步伐。因此,资源教师可以把学生组织到资源教室将早读课需要学习的儿歌、古诗等录制成微课,从七点半开始循环播放给到教室的学生学习,等所有学生到齐后再进行课本上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效果更佳。

2.“微课”可运用到生活语文课堂上。随着年级的上升,语文学习任务加重,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生字增加、课文变长,因此,课堂变得相对枯燥,再者,智障学生的注意时间短且较容易分散。所以,资源教师可将需要学习的课文中的某一段或者两段录制成微课,把生字也录制成微课,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3.“微课”可运用到家庭作业中。智障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经常说不清楚,家长也不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因此,资源教师和培智学生所在的班级语文老师可将家庭作业要求、当天所学的内容、家长可在家的教学方法录制成微课,这样家长就很清楚老师的要求,同时在家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家校共育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微课”是积累课程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新冠疫情期间,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由于家长在家的时间不统一,所以,笔者将学习内容录制成微课发到家长群,待家长在家的时候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既不耽误家长工作也不耽误学生学习。同时,这期间录制的微课还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分享给其他班级。随班就读学生所在学校的资源教师之间也可以将微课进行共享,这样,特殊教育的教学资源就更加丰富了。

六、“微课”在生活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个别化原则。每个组的学生学习能力、兴趣、障碍类别及程度等情况不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去设计微课。

2.选择性原则。微课只是教学资源的一种,不盲从或者过度使用微课,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具体选择。

3.情境性原则。由于智障学生的迁移能力较低,微课的制作尽量趋于真实的教学情境或者生活中的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也有利于他们迁移到生活当中。

七、总结

“微课”在培智学校语文课堂上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资源教师在资源教室的使用情况效果怎样,如何更好地去设计微课以及在教学中的哪些环节是使用微课,使微课达到更好、更科学的使用是笔者还需努力去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杨冬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力障碍生活语文教学实践[J].案例.反思/学科探索,2019(10).

[3]李忠影.浅议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

[4]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