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之旅》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向海之旅》教学设计

李建树

吉林白城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摘要: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尚没有统一标准,存在很多弊端,基本表现在:研学内容设计空泛、表像浮夸、粗糙肤浅、流于形成。既没有体现区域特色又没有考虑学生特点,针对这一现象,参照“六大核心素养”及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本区域特色,特设计一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例,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研学旅行、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素质教育、中小学生

一、教学设计背景:

时下(2019年前)在全国范围内,研学旅行活动表面上风光无限,生情并茂;实则劳师伤财,浪得虚名(全面统计,全国范围80%如此)。主要表现在重视“游与玩”,放弃“研与学”。即主题目标设计与具体任务执行相脱节,流于形式,注重表面,可以说是“本末倒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研学内容设计不够充足,课程即研学内容开发深度不够;部分基地及相关中、小学对研学旅行定位不明确,对相应课程认识不够,设计过于草率,既没有考虑当地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又没有考虑各年段学生年龄特点、认识程度,更没有结合“六大核心素养”进行“研”与“学”的适当安排,以至没有形成统一认知,更不会出台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研学方案。自然也就拿不出相对科学完整的教学设计。基于此,本研学旅行教学设计案例着重从客观实际出发,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亲历体验,向从事研学旅行活动的同仁作一粗浅展示,以供彼此交流提高。

(一)研学目的地向海相关背景

1.历史沿革

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国务院指定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世界野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 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2.地理位置、环境

向海自然保护区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境内,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44°55′—45°09′,东经122°05′—122°31′,全区南北最长45公里,东西最宽42公里,总面积105467公顷。

3.保护对象

脊椎动物300多种,鸟类293种,兽类37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5种,鱼类2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35种,向海就有52种,尤以丹顶鹤、东方白鹳、黑鹳、、白鹤、金雕等9种鸟类最为珍贵。

(二)向海之行研学旅行意义

向海是吉林白城的骄傲。它不加雕琢,浑然天成。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游客,为区域内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19年,白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把向海设定为研学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情感,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学分析(通常为教材分析)

本次研学活动分3课时完成,根据设定的研学教学目标,前两课时主要探究、走访、亲历实践为主,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直观感受向海之美,初步了解湿地文化,进而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目标。后一课时主要以交流、探究为主。通过分享研学心得,生发研学内容,全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次研学对象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处于求知欲上升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亦有一定的质疑能力。所以,教师在引领学生研学过程中讲解时,应适当加入理性知识。讲解要细,引导学交流讨论要有适当的深度,力争做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湿地及其功能、成因、认识湿地在生态环境中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自由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探究、走访交流,在实践中会分析、理解。

3.情感与态度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内涵。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湿地文化有关知识

六、教学策略、方法

答疑与讲解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亲身经历与实地探究引领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理性分析。

七、研学准备(研学前)

1.教师交待研学任务,研学要求以组为单位,要求组内成员做好分工,携带好研学备品。

2.强调安全出行及相关注意事项,着重纪律要求。

八、进入研学活动(研学中)

第一课时实践研学

研学目标:全面了解和掌握湿地的有关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一)到达指定研学目的——仙鹤岛

1.师介绍仙鹤岛的由来、目的。

师提问:通过老师的讲解介绍,哪个同学能够回答,修建仙鹤岛有什么意义?单单是为了给游客提供观光、欣赏的需要吗?

生回答:是为了保护、驯养野化丹顶鹤的需要。

2.学生下沉、近距离观察丹顶鹤,教师强调注意安全。

3.师介绍吉林省省岛——丹顶鹤

丹顶鹤——大型涉禽,体长120-160cm ,颈、脚较长,体重约7000——10500克,翼展约240cm ,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整个体羽全为白色,两翅中间长而弯曲的飞羽为黑色,栖息地为平原沼泽、胡泊、草地、海洋;实性较杂;主要食鱼、虾、水生昆虫;植物茎、叶、根块。主要分布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

4.师简单介绍丹顶鹤人文传说、典故。

(二)到达研学第二目的地——百鸟园

研学目的及问题解决:了解、认识栖息湿地的各种鸟类,体会湿地生物的多样性。

1.师简单介绍“向海鹤”的由来(杂交)学生观察、思考。

2.师简单介绍向海湿地各种鸟类、大型猛禽、中华白鹳、大雁、天鹅、麻鸭……

3.师提问:向海为什么有这么多鸟类

生回答、师总结:湿地特有的环境成就了湿地生物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实践研学

(三)到达第三个科学目的地——揽海亭

研学目标:通过观察向海整体风貌,全面了解向海的现状,学会科学分析、培养质疑精神,初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法。

1.引领学生总览向海自然

2.教师设疑:看看现在的向海和我们在以前专题片中看到的向海有哪些差别?我们还有没没能力和方法使它回复原有的风貌?

3.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为下一节交流分享做准备。

四、到达研学第四个目的地——向海博物馆

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①.什么是湿地?靠近江河湖海的地表有浅层水的地带,包括沼泽、滩涂、湿草地等,也包括低湿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②.构成湿地要素有哪些?

水、土壤、水生生物

③.湿地有哪些功能?

有利于净化水源,调节小气候、蓄洪抗旱、保护生态环境、调节径流、保护生、植物多样性。

④.向海湿地水源来源:

南部霍林河东西,中部额穆泰河,北部引入洮儿河。

⑤.简介向海湿地 见前研学背景简介

2.学生听讲,并做相关记录。

3.教师引领学生欣赏并介绍向海湿地相关动、植物。

①、蒙古黄榆

②、狍子、狼、各种鱼类、鸟类……

第三课时 研学分享

科学目标:进一步巩固研学成果,激励学生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升华家国情怀。使其认识到保护绿水青山,建设最美中国是当代青少年的责任(核心素养——责任担当)

①组织学生进入到指定场所观看向海宣传片

②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间相互交流研学心得,相互登台分享研学收获。

③教师总结,继而抛出问题,目的升华本次研学。

师:现在的向海和宣传片中的向海有哪些不同?

生自由回答:水域萎缩、芦苇荡面积明显减少,水草没有以前丰盛了,湿地周围沙漠化严重加剧……

师: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当地人过度开发、乱砍乱伐、肆意破坏地表植被……尤以砍伐蒙古黄榆为代表,最为严重……

师:为了向海能够恢复她的活力,为了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应该怎么办?(抛砖引玉,升华情感)有哪些具体措施?

生:禁止乱砍乱伐,培植绿色植被,不要过度开发,要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呵护从自我做起。

师总结:青少年应该从小树立环境意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现在起,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大家一起勤奋努力。因为,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是我们当代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九、研学总结(研学后)

学生上传研学作业,整理归纳研学心得,并写一份相应研学报告,必要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建立长效研学机智,并向家长或全国各地同龄人介绍研学成果,共享研学资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