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李春寒 梁军华 张峻峰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图书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1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一定的社会职业,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教育活动,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使命。其目的性和职业性更为明确。

2004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课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推进、同向进行,构建全科、全员、全程的育人格局,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意识,这意味着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之一,应深入思考课程思政的本质,从课程建设、培养方式等层面积极主动的构建并全面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来[1]

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教学实践中,因其自身独特性,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及特别之处。

2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分析

2.1教师思想认识和综合能力的不足

在思想认识方面,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情,自己作为非思政专业的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多的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教学流程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甚至认为课程思政会拖延教学进度、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上课时几乎不会涉及精神文明方面的传递与教育。

此外,很多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缺乏专业理论体系的支撑,或缺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资料老旧、教学方法单一,授课内容落后乏味,无法满足学生的期望。特别是非思政专业教师,要想顺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有一定的政治立场和素养,以及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思政教师因教学任务过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思政课堂往往都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2.2学生自身方面的不足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起点普遍较低,基础知识薄弱。特别随着高校的改革和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尽管对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有益,但对高职院校而言,招收的学生中,学生质量下降、贫困生比例加大,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在生活、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下,常常会产生自卑、自闭、忧郁、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很多学生为了应对学校的考勤,消极的坐在教室后面,人在心不在,更甚者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于学习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平时抄袭作业、不参与讨论、缺乏交流。加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学生每天都接触各种繁杂的信息,一些学生缺乏鉴别能力,容易被一些不健康信息侵害,很多学生沉迷网络,花费了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荒废了学业。

2.3考核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考核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数学校在进行考核时主要进行的是专业知识的考核,往往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为主,结合平时表现进行。比如,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40%,迟到、早退、旷课等分别扣除相应的分数,根据作业的完成数量和质量分别打分等。这种传统的考核机制不但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根据综合成绩的构成,只注重理论知识,对一些实践活动、课堂讨论等不够重视,这就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衷。

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研究

3.1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能够融入的思政元素,需要学校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各个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建设[2]

首先,应建议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在课程思政中的位置和职能分工,在师资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统筹安排,保障课程思政建设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其次,制定并实施教师提升计划,包括德育意识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完善学校考核和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相结合,激发教师的提升意识;另外,应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积极组织课程思政类比赛,打造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思政课程资源库,实现群里群策、共建共享,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最后,应积极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加强各高校间的学术交流,积极组织讲座及座谈会,学习其他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并将自己的经验推广出去。

3.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想顺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必须转变原有的观念,课程思政并非要改变专业课程的原本属性,而是要充分提炼其蕴含的价值基因,通过隐形渗透、元素融合等方式,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包含精神指引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3]。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全员、全程参与,牢记立德树人的本质,教书与育人同时同向进行。

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博大的人文底蕴、强悍的教学和组织能力等。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在学业上教授学生,还应言传身教,通过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通过正确的言行举止去引导学生。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一方面应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另一方面,应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学习,在充分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入研究课程思政的本质,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深入浅出,将课程思政不动声色的融入各类课程;最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紧随时代发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改革教学内容,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注意力。

3.3多维度考核机制

课程思政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同向进行,相应的,考核机制也应该同步创新,全面涵盖思想品德、精神文明及智力发展,应该建立一套更科学、全方位的考核机制。

首先,考核主体应该多元化,除了各个专业任课教师,还应结合辅导员、班导师、宿舍管理员对其进行的考核,同时,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考核及其他同学的考核;其次,考核标准应该多元化,学生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考核不应该只关注学生学习最终结果的认定,而应该覆盖学生学习期间的整个过程,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应包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生活方式等综合素质表现;最后,考核方式应该多元化,除了考试、出勤、作业等方式,还应结合一对一交谈、用人单位反应、活动现场表现,更科学、更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发展,逐渐实现从考试成绩到实践成果的转变。

4结论

高职院校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除了加强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还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

[1]张驰.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及其培育[J]学科与课程建设,2020(9):71-76.

[2]项波,吴仰祺,杨路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152-155.

[3]张驰,宋来.“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