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郑菲菲

山西省运城市海仓学校 044000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搭配小组合作学习和数学实验教学手段,旨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的进行数学实验的设计与运用,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合理的课程计划,逐步塑造学生的思维体系。数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们能够从亲身实验的角度去直观地理解数学理论,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实验中要强调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所以在数学实验课中需要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维。

一、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要结合教材开展

数学实验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并最终将其在实验过程中找到的规律掌握。数学实验不能脱离教材,必须要结合教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时要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规律,实验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领路人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教师手把手那样的指导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需要串联几个章节的内容才能发现数学规律,也可能只需要讲一个课时的内容分解组合便可以得到结论,学生在进行归纳整理概括分析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但是一定要给学生留出私人空间,让其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对于数学规律的理解和认知会更加的深刻。

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建立科学的实验路径

对于合理的数学猜测,是对问题经过深思熟虑的验证和推测后,思维所产生的独特的方式。大胆的想象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技能。数学实验就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来引发对问题的进一步猜测,进而以猜测为基础来进行实验的设计。所以,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为基础,以对比关联为指引,可以深度挖掘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精准猜测。从现阶段的教育实际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猜测其根本来源是直觉的直接认识。这种猜测往往存在两个极端,有时是准确的,有时也是片面错误的。将实验的结果运用数学的角度和语言来表达描述出来,并且以数学的标准去论证实验结果,可以锻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能力,进而让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通过创新型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实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创新性思维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具有创新性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角的测量”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进行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等基础知识教学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创新型数学实验的探究,使学生在延长角的两条边以及调整角的开口大小的过程中,探究出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有关的结论,实现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进行数学验证的方法,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实验训练,形塑学生学科素养

数学实验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有拓展创新意识,对实验训练内容、训练形式等展开具体的规划,让学生有更丰富的实践历练的机会,以顺利提升学生学科能力。数学实验包括观察实验、验证实验、探索实验等多种形式,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有正确的操作规程,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给出针对性指导和提示,让学生通过生活化实验操作,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创新实验训练设计,教师需要对学生学力基础有更全面的了解,以提升实验设计的契合性。数学实验内容不拘一格,教师在具体设计和发动时,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建立学习认知。

五、融入生活应用,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数学与实际生活关联紧密,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应多将数学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数学实验能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核心素养。如教师提出“花坛面积的测量”问题后,又为学生预设了“困难”,如果没有米尺,如何测量?学生参与数学实验,小组合作分组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用木棍作为单位,先测量木棍的长度,再看各边有几个木棍长,记录下来。有的学生想到用“步数”,因为身体是有趣的测量工具。在这些设想下,学生参与到动手实验中,边动手、边交流、边记录,之后计算,并与学校登记的实际面积进行对比,看哪个小组与实际面积的大小差距最小。在这些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巧妙解决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融入生活应用,运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思维。而当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后,再引导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探求应用,构造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数学实验参与过程中感悟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效提升了核心素养。

六、学生们进行探究实践的方式

开展数学实验课除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会造成影响的还有学生们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及实验课堂教学纪律的维持,毕竟学生们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而实验中讲究的是一个严谨性,想让学生们百分百地根据教师的预想进行实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们需要为数学实验课的纪律和课程进展的顺利提供保障。而很多教师对此的应对策略是让班上的某位同学来进行监督,维持教学纪律,实际上这种方法会极度影响班级的团结,而且光是凭借个人的能力很难做到事无巨细地观察到整个班级,所以这种方法在理念层面上的设想是不错的,想让学生来监管学生,可是在策略实施的方面还需要再进行调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最优选项,而在教学阶段的各种教学实验课中,这种探究学习的方式是应用的最广泛的,与其让一个学生去监管整个班级,倒不如将班级分割成各个小团体,让学生们自行去进行合作竞争,这样既减少了监管的那个学生的工作量,又提升了工作质量,最重要的是不会对班级团结有所影响。

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模式的融合,是丰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和内涵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实验教学模式是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吉智深.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中存在的理由及价值[J].教育探索,2016(1).

[2]翟新伟.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价值及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