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许永红

湖南省永兴县塘门口镇中心学校 湖南 郴州 423300

摘要:空洞无物、抽象模糊、干巴枯燥是农村学生写作文的通病。而写作文要内容具体,必须广泛积累写作材料。我努力从观察生活和多读书文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取得了一些成效。


关键词:内容具体、积累材料、观察生活、多读书文、阅读指导


内容具体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作文内容具体,就是要言之有物,要让事实说话,不说空话。然而,空洞无物、抽象模糊、干巴枯燥是农村学生写作文的通病。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内容具体呢?

  1.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一)培养观察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以关注为起点,而关注总是与目的紧密相连的。从写作训练的需要出发,要求学生必须树立平时为写作文积累素材的意识,培养观察习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不能对身边的事物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必须仔细观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官,眼睛要亮,耳朵要尖,脑子要灵,细看细想,多听多问,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获得第一手材料,然后用笔记录下来,就成了日后作文的材料。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有个很好的经验:外出时总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有所观感,即写在纸上装进袋子里,晚上回家再加以整理。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指导观察方法

观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

任何事物都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的本质特点。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观察时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观察对象的本质特点的地方,这样写出文章来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才能引起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如知名作家唐炳良在《胡杨》一文中所写的“令人称奇的是,胡杨是‘一树两叶’,同一棵树上长着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两种叶子,像寄生树但又不是寄生树。具体地说,长在下面的叶子较小,椭圆形的,像一片指甲;慢慢往上,叶子才比较大一些,直至舒展成小孩巴掌一样大小——形状也近似。”作者唐炳良就抓住了沙漠深处胡杨树叶的奇特之处来进行观察和描写,我们读了后,就像那树叶在我们眼前一样,它是那么特别,在我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

观察事物的角度,有近看、远眺、仰视、平视、俯瞰、环视等。观察事物,有时只需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但大多要从多角度去进行观察,要变换角度,移动视点,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正所谓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一文,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先通过近看鹭鸶“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具体描写了鹭鸶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合”。然后通过远看,“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鸶设计出的镜匣”。描写了鹭鸶在清水田里站立的优雅姿态,表达出自己对鹭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 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观察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总分顺序。

一般来说,观察景物多用空间顺序。如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巫峡赏雾》一文中,作者戴箕忠由山峰美美地戴上的“山帽子雾”写到将山峰拦腰隔断的“半山雾”,然后写到如同落地纱帘的“轻纱雾”,再写到江面上升起的“江雾”。作者是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以优美的笔调引领我们欣赏巫峡的雾那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观察一件事或植物的生长过程,则一般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观察人物和事件,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弄清楚的,有时需要跟踪观察,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分析,才能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逐一弄清楚。如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葡萄月令》,作家汪曾祺对葡萄的生长过程采用跟踪观察的办法,从一月、二月、三月,一直写至十二月,看似一本流水账,其实裁剪极有章法,生动介绍了葡萄的出窖、栽培和管理、下架与入窖等方面的知识。

  1. 指导阅读,以读促写

(一)课内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基本主要任务虽然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良好语感,但是它也有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意义。因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引导点拨学生学以致用,为写作积蓄材料。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盼》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积累一些特殊的词语:窸窸窣窣、安安静静、瓶瓶罐罐、满满当当、瓦蓝瓦蓝、滴答滴答、凉冰冰、沙啦啦、厚墩墩、明晃晃、静悄悄、甜丝丝……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是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品味句子中感受作者是如何将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相结合的。如“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终于可以穿上新雨衣的激动心情。进而点拨学生在写人叙事时,学习本文这一写作特点,可以使我们的作文内容更具体、生动。本单元的习作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对《盼》的教学,我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围绕“盼”这一中心通过哪些事例来展开写作的。在习作指导时,又将这篇课文作为范文,再次让学生感悟、学习写作文怎样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二)课外阅读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词语积累自然会丰富,而且它不只是记住了一些词语,不是简单地从工具书中了解语义,而是在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中多次接触,从而了解了词语的意义、用法、适用范围,这种积累是有效的积累。书读得多,自然学会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学会了把话写得形象、生动、具体、优美。也只有书读得多,才能写出好文章。诗圣杜甫就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也说:“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强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

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大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讲一些故事,讲到同学们听得兴致正浓时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去读相关的某本书;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从某本书去找答案;组织课前阅读三分钟,每节课前选一名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组织班级阅读比赛;组织开展写读书笔记竞赛;每个学生推荐一篇美文,自己写出简短评语等等。另一方面是建设阅读环境,优化阅读条件。这一点我校非常重视:图书室五千多册图书可供同学们免费借阅;读书吧装修一新,安装了四台吊扇,购置了新桌皮凳,校长精心选购的四千多册图书(其中包罗了教育部推荐的必读书目中的所有图书)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崭新的书柜里,每天中午同学们可惬意地坐在读书吧快乐地遨游书海。

近年来,我一直努力从观察生活和多读书文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取得了一些成效,所带班级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习作字数能达到五百字以上,内容具体,有血有肉。在学校作文竞赛中,我班学生王俊钦的《我最喜爱的汉字——和》,邓琳的《课前五分钟》,胡立芊的《幸福是什么》获一等奖,另有两篇作文获二等奖。特别值得高兴的是:我班李玉娟同学的《勤奋创造人生》在第十三届“希望杯”全国作文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参考文献:总主编:刘书林;版次:2011年10月第1版;书名《开心教程》第52页;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