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化学实验 优化教学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强化化学实验 优化教学效果

吴继刚

湖北省孝昌县花西中学 湖北省孝昌县 432900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方法、形成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等。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必须充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提高质量

在素质教育下的化学教学应该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和核心、以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主动探索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学。从这几年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试题中就可见一斑,每年的试卷中的实验探究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当代社会不再需要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而是需要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体现知识的力量。那么我们作为基础教育者,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化学教学中,应强化化学实验,通过必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下自己关于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强化实验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由于刚接触到化学的学习,对化学中的一切物质都感到新奇,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把握好这点,利用化学中部分实验的趣味性,把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调动起来。如刚学习化学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里参观,各种仪器、药品陈列在仪器柜里,它们的颜色、形状,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和讲述部分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并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应用及时地穿插进来,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不要让学生产生化学很深奥,很难学的印象。例如刚刚学习氧气的性质实验时,我加入了镁带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这些神奇的实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想了解、想参与、想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化学语言对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是实验课程的主要作用和特点,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则必须根据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引导,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刚开始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时,学生学习热情虽然很高,但是对专业的化学用语掌握不够,时常闹出笑话,如有的学生把集气瓶、广口瓶都叫玻璃瓶,把橡皮塞叫活塞,把试管刷叫毛刷等等,在进行实验过程描述及结论描述时,教师应注意示范和辅导。实验中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的学生只是注意到实验中的奇特现象,而某些细小的现象被忽略了。要引导学生区别现象不等于实质,如有学生在描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说“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黑色是看得见的,而四氧化三铁是眼睛看不出来的,我们观察现象只能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去感受,而感受到的往往是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冷热等性状,这些性状反映出来的只是物质的现象,而不是本质,但少数学生往往把本质等同于现象,所以,我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每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实验报告,教师及时批阅,学生的实验素质提高的较快。

二、注重动手操作 强化能力培养

化学实验的作用对整个化学教学质量是举足轻重的,她既可全面展示某项实验的全过程,形象的反映出化学变化的现象,得出科学的结论,还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说是一种IQ(智商)+EQ(情商)的培养模式。动手操作实验,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去感知化学世界的美妙。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现象,对于这样的现象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视而不见,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在一次探究鸡蛋壳的成分分组实验中,有的学生把鸡蛋壳的碎末与盐酸反应后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结果并没有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但有的学生却使石灰水变浑浊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及时引导学生,不能忽视这一差异现象,那原因在哪里呢?通过比较发现,鸡蛋壳是一样的,盐酸是每组自己配置的稀盐酸,石灰水也是一样。在这个基础上又引发了一个探究实验,最后终于明白其中的原因,是由于盐酸配制的浓度不同所造成的,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当含有氯化氢气体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时,先发生的是中和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2 H2O

所以石灰水不能变浑浊。通过操作这个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验中增长了知识和能力,很有成就感。

三、巩固实验知识 激发认知冲突

当学生全面进入中考复习备考的阶段时,化学知识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这个时期,教师更多的精力是花在把各知识点系统化,构建所学知识的体系,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而各种考试中实验探究题的考察也是这种趋势,这阶段的实验知识的学习巩固以往所学的基本知识点,把生活中的知识与化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巩固训练中,适当设置探究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认知冲突。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知识内容之间的无法包容的矛盾。认知冲突会导致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打破原来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认知冲突可以使学生引发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容易掌握。例如我在复习酸碱盐这一单元时,故意引入了这样一个实验:呈碱性的物质都是碱吗?我当时准备了这样几种物质: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蒸馏水,试管,无色酚酞溶液,分别将上述四种物质溶入水中配成溶液,分别装入四支洁净的试管,并分别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震荡,现象是四支试管中都变成了红色,四种溶液都呈碱性,也很容易判断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是碱,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虽然呈碱性,但它们却属于盐,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试管中的红色逐渐退去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主要提出了几种假设,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变质了;2.酚酞溶液变质了;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浓度偏大。接着我让同学们展开了实验探究:假设1中,即使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变质了,生成的碳酸钠和碳酸钾的水溶液也呈碱性,它们一样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假设1不成立;因为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加酚酞溶液现在仍呈红色,故假设2也不成立;对于假设3,我们重新配制了较稀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溶液,再加入酚酞溶液后,发现较长时间也没有褪色,证明假设3成立。通过几组同学的探究实验,我最后做了以上总结,学生们感觉很有收获。在这种认知冲突中,学生们的知识体系不断拓展,知识面也不断加宽。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时还可以把演示实验当做学生实验来做,分组实验改为单独实验做,家庭实验引入课内来做,这样都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心理学基础》 高等师范学校教材

《论建构主义教材观》. 陈月茹. 教育发展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