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舞蹈的审美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解析舞蹈的审美设计

李鑫

玛纳斯县文化馆

摘要:历经数千年发展,带着浓重历史色彩与深厚文化内涵的舞蹈艺术在现代依旧得到很好的传承,且也很好的紧跟时代,焕发出更为鲜艳的色彩。为了让舞蹈传播更广,美感更足,创作者们必须要对当前观众的审美进行呼应,并还要在符合大众审美的基础上,让舞蹈中更蕴含足够的视听美学,本文选择以《解析舞蹈的审美设计》为例,进行舞蹈美学的探析。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


引言

基于学术角度研究舞蹈动作语言的审美价值及意义,是就舞蹈呈现的形式美感的展开讨论的一个课题。从定义上看,舞蹈形式更多指的是在舞蹈作品的具体表现方式及主要构成,大致包含舞蹈音乐、语言、结构及选材等内容。对于舞蹈审美而言,直观对象便是整个舞蹈的美感,舞蹈审美需要综合舞蹈主要角色以及内容区完成,而具体的动作语言便是整个舞蹈的呈现支撑。

一、主题符合大众美学

判断舞蹈美感如何应该综合大众审美与专家审美的观点,这使得舞蹈作家必须充分了解二者审美倾向,从而找到平衡点所在,在全面满足双方审美视觉的基础上设计作品。专业审美指的是用行业内顶尖专家的角度审视作品。舞蹈作品本身要能够面对业内审视的反复审视。从表现方式上看,艺术呈现方式十分多样,但是在审美上却存在共性标准:难。这个难字并不代表作品的精美,但是却充分展现出艺术作品必须具备的技术水准。舞蹈的呈现需要演员的力量,好的音乐亦不可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作品美感。单凭舞蹈作品技术高低无法认定作品审美如何。例如杨丽萍的舞蹈便是经典的,依靠其高超技术而让无数人喜爱,从而拔的舞蹈艺术头筹的案例,例如《云南映象》。大众审美则重点关注舞蹈呈现的感染力和共情能力,也就是离开专业评判的角度去看其文化内涵。从大众角度而言,音乐对舞蹈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音乐的渲染,观众可以更好融入舞蹈的艺术画面中,更好接收舞蹈传递出的艺术信息。现代舞蹈艺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普罗大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偏低,不能迅速掌握舞者想要展示的肢体语言,音乐作为帮助舞蹈传递核心情感的必然工具,就更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从关注点来看,专家审美和大众审美全然不同,所以成功的舞蹈作品必定是充分融合了深、新、难等美学特点的。深是要求舞蹈作品要有深层次的内涵,要能够满足观众的具体情感需求;新要求舞蹈从立意、呈现、编导等各方面要有亮点。难则是要求舞蹈具备相应的艺术水准,能够满足高水准欣赏需求。

二、肢体设计应多样化

舞者的肢体动作是舞蹈给予观众视觉上的直观感受,通过肢体语言,舞蹈演员把整个作品要传递的情感与人文内涵展示给观众。如《雀之灵》中许多动作的设计,都是模仿自然中孔雀的姿势,看似孔雀的那些动作,但是又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让作品轻盈神秘。以往舞蹈作品注重模范自然状态下的人与事物,注重以人们熟知的场景画面结构区彰显人类的感情与生活状态,并以此建构整个作品的艺术内涵。新媒体时代,舞蹈作品在传统模式上有了新的发展,高新的舞台技术手法让人类突破身体限制,展示出了全新的技术与表现形式,许多以前无法完成的舞蹈动作被表现出来,更多新兴舞蹈语言也被创造了出来。

三、音乐设计有故事性

音乐之美主要在于三点。一是分层次、分段落的表现形式。舞蹈类型不同,需要的音乐创造结构也不相同,单一的主题需要单一的音乐,层次更多、段落分类更明显的音乐便于叙事。二是整体韵律结构的呈现。旋律对于舞蹈而言,是语言也是叙事主线,根据旋律,可以更好展现剧情冲突,让整个舞蹈更加生动有趣。三是情感的架构。音乐的情绪可以彰显舞蹈情绪的变换,结合舞蹈主题,作曲人用音乐烘托整个舞蹈,让画面更加的立体、生动。精神享受是舞蹈作品的最高境界审美。观众的审美水准与舞蹈的整体编导水平搭建出了观众对于舞蹈内涵的第一认知。只有让这二者充分的融合,才能让观众领略到舞蹈的魅力。一是要了解舞蹈场景本身的视觉享受,这也是观众对于舞蹈的直观认识。二是要把握住舞蹈音乐传递出来的精神享受,让观众的思想随着舞蹈画面的铺陈、音乐的播放而彻底融入,得到心灵慰藉。三是要引导观众通过舞蹈实现反思,这也是舞蹈艺术作品追求的最高价值,只有观众真正感知到了舞蹈作品的魅力,才能够主动去透过舞蹈展现的内涵实现思想升华。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的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自然对于美的需求也越高,正因此为舞蹈创作人员需要迎合现代人审美观进行舞蹈设计,对舞蹈艺术审美的发展应报以客观开放的态度,积极创新与调整创作观念与方法,从主题、音乐与动作上下功夫,从而创造出极具美感又兼具内涵的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李怡林.当代中国民族舞剧的审美建构探索——以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作品为例[J].大众文艺,2019,03:151-154.

[2]任文惠.转型与重构: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舞蹈观念更新大讨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03:14-20.

[3]林角嵘.浅析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传承创新[J].艺术评鉴,2019,23:71-73.

[4]佟佳家.民族审美和人性美结合:少数民族舞蹈大众传播实现的关键[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6: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