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环节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7
/ 2

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环节策略探究

赵琳

青岛东胜路小学 266034

摘要: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导入环节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开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热情,以及音乐活动的有效实施,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中导入环节的实施现状、功能作用、有效策略三方面,结合日常实践活动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兴趣、导入、聆听、体验


一、导入环节实施现状

导入环节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开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热情,以及音乐活动的有效实施,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1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充分感受到导入新课环节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乏有这样的教学现象,如歌曲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进入学唱歌曲环节,缺少情境的铺垫,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难以激发,不利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还有的导入环节内容陈旧,缺少感官刺激,难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难以拓展。

二、导入环节的重要性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音乐具备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才可能激起对各种音乐时间活动的积极参与,这种来自学生自身内部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内驱力,是学生能够保持继续学习的最稳定的动机。2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集中注意力,化被动为主动,快速走进音乐,融入课堂,营造了符合本课学习的特定氛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新旧知识建立了有效连接,巩固、复习了原有知识,并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导入环节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夯实专业技能,激情导入

音乐教师深厚的艺术修养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艺术活动的基础。3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具备唱、奏、舞、指挥等综合艺术素养;具备独立分析音乐作品(教材歌曲和欣赏等主要内容)的能力;备课做到从音响出发,备音乐、备作品,准确把握作品主要风格特点。

教师能够富有情感地范唱歌曲,准确表现出歌曲的节奏、情绪、力度、风格等音乐要素的主要特点,用自身的激情涌动的状态,真情投入的活力影响学生,如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歌曲《叮铃铃》一课的导入环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中由哪些有趣的声音?教师的专业能力让学生拍手称赞,演唱中的每个动作的设计自然流畅,将歌曲的重难点通过手势、眼神、状态等无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问题的设置贴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能较准确把握问题实质,以出现次数最多的,给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叮铃铃”作为切入点,铝板琴辅助学唱由3 6 1三个音组成三个不同的“叮铃铃”,教师用富有情感的语气语调引导学生:这样清脆、美妙的声音来自哪里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歌词内容,背景音乐是歌曲《叮铃铃》的范唱,不知不觉中,歌曲已经在观看图片、聆听有趣的声音中聆听了两遍,最后揭示课题,歌曲《叮铃铃》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情境中进行创作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歌曲《叮铃铃》,一起来听一听,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二)遵循规律,乐器导入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利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将乐器带入到音乐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集中注意力。如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一课的导入环节,基于对教材的深刻挖掘,充分利用中国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特点,教师弹奏歌曲的主旋律部分,教师古筝弹奏的旋律营造了安静、柔美的情境,教态与营造的气氛有机融合在一起,古筝的演奏贯穿始终,柔美、宁静的音色将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想象到静谧的月夜,孩子们和月亮姐姐快乐玩耍的场景。《月亮姐姐快下来》一课的导入环节还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出示空铃鼓,引导学生感受乐器的音色,并演唱1 3 5三个音,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加入音程练习,演唱的过程中聆听和声的效果,注意声部的和谐均衡,教师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夯实每个环节的目标设定,逐渐增加难度,利用图形谱演唱三个音组成的旋律,逐步导入新课。揭示主题,为歌曲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1.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教材中选取的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作的,带有生活的气息和色彩,所有的音乐创作源于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入微的观察。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有趣场景,总能触动其内心深处最细腻的情感,当这种内在的情感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体验,音乐课堂会焕发出别样的光芒。如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的歌曲《堆雪人》一课的导入环节设计,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找寻乐曲《乘雪橇》中的有趣声音,有马蹄声、铃铛声、马鞭声等,将所有有趣的声音通过拍手、弹响舌、碰铃演奏的方式有节奏的呈现,顺势将有趣的声响参与到歌曲《堆雪人》的聆听体验中,考虑到学生之间表现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声势节奏格,由弹舌和空拍过渡到加入拍手,再加入碰铃的敲击,这个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也能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参与方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音乐的多遍聆听歌曲的旋律,感知音乐要素的变化。

(四)以旧引新,复习巩固

在九年义务教育学段通常会出现“零起点”的现象,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技能不能内化于心,转化为作为独立个体的音乐知识架构,长此以往,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在导入环节中,基于对教材内容深刻挖掘,将同一风格特点或是对比明显的音乐形象进行整合提炼,既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知识技能,又自然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音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歌曲《阿西里西》一课的导入环节,就是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了一座“以旧引新”的桥梁,歌曲《阿西里西》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格特点的歌曲,导入环节中,以串联的方式将一、二年级学过的不同少数民族风格特点歌曲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律动参与、演唱歌曲,感受音乐要素的特点,最后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呈现彝族当地的风土人情,视频的背景音乐正是歌曲主题旋律,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已经学过知识的情感联想,加强知识巩固,还能巧妙的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打破了“零起点”的教学局限性。

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却能起到“先入为主”的教学功效,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学生在多遍聆听的基础上,全方位感受、体验、创造音乐,充分把握音乐要素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3.

2]王耀华,王安国,吴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4.

[3] 冯兰芳.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 2004(1):8.





第一作者简介:赵琳(1985.9),女,山东高密人,初级教师,文学学士学位,青岛东胜路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