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情境下数学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多媒体情境下数学教学案例

徐进

湖北省老河口市贾湖中学 441802

本人长期以来都处在农村从事最基础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发现有许多学生见识短浅、对数学挫折和畏惧,学习方法陈旧低效、学习态度冷淡、厌学、等思想。再加上有的学生思想观念落后,对数学知识认识不到位。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数学成绩的不佳。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讲解中,我增加一个教学活动——“美在哪里”。首先复习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采用PPT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让他们寻找这些图片美在哪,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比如选一张蝴蝶的图片,并对它进行了形象的分解,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这样就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总结——讨论——再总结,逻辑思维也就得到了锻炼。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先作一个任意的等腰三角形,画出底上的中线、高线和顶角平分线,并测量出它们的长度;然后拖动顶点,观察在三线的长度发生变化时,点的位置所发生的变化,进而启发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去寻找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和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问题背景,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结论,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很自然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不仅使教师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且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谈收获,回授到的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情况,还有过程的体验、方法的获得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将“教学反应”型评价和“让学生谈收获的教学反馈”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评价,努力推行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理念,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无论学生的思维还是记忆的深度的训练都是最好的。

再如,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三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掌握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我在教学二次函数时,采用了《几何画板》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形象直观。首先,我利用“几何画板”给学生显示y=ax2的图象,改变系数a的值。探究问题: (1)体会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3)归纳发现:系数a 的作用是什么?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 (填上或下);a<0 时,抛物线开口向 。 教师再用“几何画板”给学生演示:图中点P为抛物线上的动点, 在抛物线上从左到右运动(即点P的横坐标逐渐增大),观察点P 的纵坐标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 在抛物线上从左到右运动(即点P的横坐标逐渐增大),观察点P 的纵坐标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 (3)归纳:当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如何变化?以及函数的最大(或小)值情况。 (4)验证图象的对称性:若标记点P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P’,有什么发现?拖动点P 时,它的对称点P’将怎样移动?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值的变化,带来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使用这个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函数增减性和验证图象的对称性。接着,探究图象、性质以及上、下平移 在学生会画y=ax2 的图象后,进行以下活动。探究下列问题:(1)如果我们改变c 的值,体会c 的值变化时函数图象位置的变化,图象如何移动?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抛物线上、下平移的规律吗? 发现:c 值在变化,图像在上下平移。c 值增大,图像____移(填上或下); c 的值减小,图像____移(填上或下)。设计意图:抛物线图象与系数c的关系,解决上下平移问题。然后探究图象、性质以及左、右平移:在学生会画y=ax2+ c 的图象后,着手研究y=a(x-h)2的图象,我进行以下活动。探究下列问题: (1)用鼠标左右移动H 点,看函数图象移动的规律吗?发现:h 值在变化,图像在左右平移。h 值增大,图像____移;(填左或右) 值减小,图像____移(填左或右)。最后在学生会画y=a(x-h)2的图象后,着手研究y=a(x-h)2+k的图象,接下来再利用几何画板将参数h、k输入分别输入一些数字,重新观察图像。这样学生便能非常清晰直观并迅速地观察出函数图象不同的变化。将电脑上所得的函数图象与学生自己所画的图象进行比较,进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个内容就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几何画板软件,将参数改变而引起图象的改变的动态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采用这种动态的模拟可以用效的将数学学科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到了我们学习过程之中,这样的研究方式不仅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通过数学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实验、分析、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和新的猜想,因为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同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去经历、感悟知识,才是学生最有价值的收获,体现了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研究性学习,从而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转变和进步。

现在绝大多数老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把课堂讲解制作成PPT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节时,可以将这节内容做成网页,分成“判定定理”、“例题解析”、“知识探索”、“牛刀小试”、“中考试题”。在“牛刀小试”、“中考试题”这两部分的试题由易到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并且题目与答案均有超链接,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得到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重现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去侧重解决自己的难点,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

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新的课程标准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将抽象知识变化为可观的图或式,以丰富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知。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也让我深深体验到了多媒体电化教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