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视频 玩转经典——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1

巧用视频 玩转经典——教学案例

于雪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案例分析】

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从优秀的诗歌作品中小学生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灵秀,体悟人与物的和谐美妙,感受人类心灵的质朴圣洁。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如能从小能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更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因此,在小学阶段如何落实好学习古诗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知识只要求背诵积累,不求深入理解。然而,这样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机械背诵,却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

本学期,受疫情影响,我们由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实时监控孩子们的积累背诵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调动孩子们主动背诵经典国学内容,就变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并利用微信组建各小组学习交流群。我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群,为推进祖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效果甚佳!

开学初,我结合学校的校本诵读内容和班本诵读古诗词,组织学生开展“诗词讲解我能行”活动。活动的方式是每个小组分配几首古诗,小组里面可以分工——每几人负责一首古诗,也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合作完成每一首古诗。把每一首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古诗含义了解清楚,然后由同学们进行讲解,再把讲解的过程录制成小视频,可以把相关内容和图片制作进小视频当中。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热情,小组群里变得热闹起来,大家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不仅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更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小小的一段视频,虽只有不到两分钟,背后却是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孩子们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这样的积累不仅仅停留在背诵上,而是深入地感受到祖国传统语言文化的魅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主动性!

学期中,我们又开展了“学习经典·诵三字经”活动。教材中所学习的只是《三字经》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但是单纯的背诵会显得枯燥、乏味,只有增添背诵的趣味性,才能够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于是,我在没一个学习小组群中开展了多形式、多角度的背诵展示评比活动。有的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背诵;有的学生请爸爸妈妈帮忙配合进行背诵;有的同学借助筷子和杯子打着节奏进行背诵;有的同学选择恰当的音乐配合着进行背诵……或背出韵律感,或背出节奏感,每一句吟诵都渗透着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

临近学期末,我们又开展了“读对子·写对子”的活动。“对子”又称“对联”,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它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在古代,这种文体的启蒙教育书籍是《笠翁对韵》。教材中节选了一小段《笠翁对韵》中的内容,我便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阅读《笠翁对韵》,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写小对子。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膨胀起来,也开始尝试着写出“白云对蓝天”、“鸟啼对虫鸣”、“乌云对雷雨”、“绿树对红花”、“春风对秋雨”……虽然这些小对子还是那么的青涩、稚嫩,却字字透露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祖国文化的决心!


【案例反思】

我认为成功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一点言行的灵活性和自主权,给共舞之外的独舞一点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间。我以为并不是整齐划一,就意味着孩子们都学会了。比整齐划一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

本学期,利用线上微信群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典”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就拿《三字经》来说,它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学生只能进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下个学期,我还将继续引导学生搜集《三字经》中所讲述的一些名人故事,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让孩子们真正领悟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我还会坚持带领我的孩子们有计划地学习《弟子规》、《诗经》、《论语》……

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真谛!我将会把“学习经典·传承祖国文化”这一教学活动一直开展下去,让我的孩子们成为祖国传统文化的实践者、传承者!

605847de58ab6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