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助幼儿深度学习——以中班生活活动“挂衣服”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3

活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助幼儿深度学习——以中班生活活动“挂衣服”为例

伍旭丽 胡雅丽

宁波市东钱湖镇仙枰幼儿园 315122

【摘要】深度学习原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概念,后来被移植到了教育教学领域。但是,深度学习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结合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觉得幼儿阶段的深度学习就是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全身心投入其中,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的探索,遇到困难能积极思考,将原有经验迁移运用、内化。幼儿的深度学习的推进,离不开教师的科学的引导,不断的助推。将最近发展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将引导教师在细致观察中理解幼儿发展,探求其原因,并积极的提供适宜的支持,不断幼儿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最近发展区、观察、剖析、支架

深度学习是最近几年教育界的一个热词。其实,深度学习原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后来,深度学习被移植到了教育教学领域,迅速风靡。但是,深度学习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百度词条也仅仅能检索到机器学习中深度学习的概念。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结合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觉得幼儿阶段的深度学习就是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全身心投入其中,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的探索,遇到困难能积极思考,将原有经验迁移运用、内化。

605aa29a13515_html_96d8b6aaa72d7ee1.jpg 儿的深度学习的推进,离不开教师的科学的引导,不断的助推。那如何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呢?具体而言,幼儿教师不仅要善于观察,还应在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基础上理解幼儿的发展,并为其提供适宜的支持。这样才能不断的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那究竟怎么观察?如何在理解幼儿发展的基础上支持幼儿?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能给予我们一线教师带来很大的启发。

最近发展区理论其核心概念“最近发展区”是指“一段距离”,即介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幼儿经由成人指导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将最近发展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将引导教师在细致观察中理解幼儿发展,探求其原因,并积极的提供适宜的支持,不断幼儿深度学习。那具体活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助幼儿深度学习呢?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三步骤

(一)细致观察,发现问题

观察是了解幼儿最真实的手段。实践证明,只有对幼儿进行足够的观察,才能更加的了解幼儿,清楚幼儿的发展情况,了解幼儿的问题所在,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可以说观察是一切教育的开始。最近发展区理论注重幼儿行为发展的细节,因此要求教师注重细节观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体观察幼儿的基础上,要做好局部、个别幼儿连续性观察。例如,在观察幼儿这一自理能力习得过程中,在整体观察了解幼儿挂衣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关注到个体差异。需要对个别幼儿进行细致、连续性的观察,了解这些幼儿现阶段所处的水平、存在的问题,为第二阶段深度剖析做好准备。

(二)深度剖析,寻找关键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体系,分析背后的原因,寻找关键原因。只有找到了关键原因,教师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幼儿在挂衣服的过程中,衣服总是从衣架上滑下来,通过观察分析教师发现关键原因:幼儿没有捏住一端的衣架和衣服,这样教师就知道接下来自己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支架了。

605aa29a13515_html_2a55329adb5a874a.png 三)提供支架,助力发展

在观察和剖析的基础上寻找到了关键原因,教师才有可能提供适宜的支架。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思维、认识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符合幼儿当下的需求,有符合幼儿的年龄、思维、认识特点的支架才是适宜的支架

接下来就以中班生活活动挂衣服为例,简述如何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总结出的“细致观察、深度剖析、提供支架”三步策略,一步步助力幼儿挂衣服这一生活能力方面的深度学习。

二、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如何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1. 案例描述

1.堆成一座小山的衣服

入秋后天气渐凉,幼儿们开始穿上薄薄的外套。每次户外活动结束之后,脱下的衣服被幼儿从操场上带回来之后,就随意的放在了走廊上的签到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山。等到要穿衣服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是衣服堆在一起,不方便找;二是要拿压在比较下面的衣服时,往往用力一拉,上面的衣服都掉在了地上,很不卫生。因此,我们老师给幼儿提供了衣架和落地的晾衣杆,并向幼儿介绍了挂衣服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方法。在接下来的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儿没有挂衣服的意识,户外活动结束后,还是习惯性的将衣服放在了签到桌上,需要我们老师每天不断的重复提醒:“xx、xx......请把自己的衣服挂挂好哦。”为了帮助幼儿建立挂衣服得意识,我们老师尝试使用情景体验法和成立幼儿监督小组的方法,引导幼儿自动自主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幼儿们逐渐养成了挂衣服的习惯,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之后就积极主动的去挂衣服了,彼此之间还会相互的提醒。

2.衣服总是从衣架上滑下来

通过集体的生活活动,我们老师示范了挂衣服得方法,并提供了三步法步骤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绝大部分的幼儿还没有掌握挂衣服得方法。有些幼儿总也挂不好衣服,一端进,一端出,索性直接将将衣服搭在了晾衣架上就走了有些幼儿将衣服胡乱的塞在衣架上,就挂在了晾衣架上,一会衣服都掉到地上了,有些半悬挂在衣架的一端。交往能力比较好的幼儿开始寻找能熟练挂好衣服的幼儿帮忙,例如静静,一会这个喊静静,一会那个喊静静帮忙挂衣服。热心的静静总是乐呵呵的帮助大家挂好衣服,几天之后,我们老师神奇的发现十几个幼儿排着队拿着衣服等着静静帮忙挂。我们老师意识到幼儿没有掌握两个比较关键的动作——捏紧衣服和衣架、整理衣服两侧。于是一方面细化步骤图,变三步为五步。另一方面提供桌子,这样能力稍弱的幼儿可以把衣服放在桌子上,从而减低挂衣服的难度。大约两周后,幼儿比较熟练的掌握了挂衣服的技巧,很少再有衣服从衣架上滑落下来了。

3.我们需要大一些的衣架

天气更冷些了,有些体质不太好的幼儿开始穿起比较厚的外套了,新的情况也随之发生了。户外活动结束之后,部分幼儿将脱下来的外套用衣架挂在了晾衣架上。午饭后,幼儿惊讶的发现厚外套都掉在地上了。“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衣服会掉下来呢?难道又有小朋友没有好好挂衣服吗?”哈哈边说边将地上的衣服捡起来,旁边的幼儿也围了过来。接下来的几天,衣服从衣架上滑下来的情况还在继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几乎都是比较厚、大的衣服滑落下来,于是我们老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些大衣架,引导幼儿根据衣服的厚薄、类型选择适合的衣架挂衣服。接下来的几周里里,衣服从衣架上的滑落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在挂衣服之前,幼儿会思考一下需要用大衣架还是小衣架。有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在挂的过程中,发现正在使用的衣架不太合适,幼儿会及时的进行更换,通过尝试选择适合自己衣服的衣架。

  1. 案例剖析与解读

通过近两个月的观察,幼儿挂衣服这一生活能力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建立挂衣服的意识到掌握挂衣服的技能,再到根据衣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衣架挂衣服。

阶段一

最初,班级的绝大部分幼儿没有建立挂衣服的意识。事实上,意识的建立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并非通过一两个活动或游戏就能立竿见影,需要老师在相当长一端时间内反复提醒、解释原因并有策略地引导。才能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起来。由此可见,对此时的幼儿而言,最近发展区便是养成挂衣服的意识。生活习惯意识的建立,需要让幼儿了解技能背后的成因,让幼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激发起幼儿的内驱力,自动自主地去解决问题挂好衣服。

因此,为了让幼儿了解挂衣服的必要性,结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我们老师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方法:即提供一堆堆成小山的衣服和一排整齐排列在晾衣杆上的衣服,请幼儿分别从中寻找自己的衣服,看看放在哪边的衣服能更快的被找到。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深刻地感受到将衣服挂起来才能快速、方便地找到,让幼儿了解挂衣服这一技能背后的成因。同时,为了调动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我们成立了幼儿监督小组,每天两名幼儿做监督员,提醒、监督幼儿将脱下来的衣服挂好。这样不仅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化主动和被动。

阶段二

这个阶段中,幼儿逐步养成了挂衣服的意识之后,但是没有掌握挂衣服的方法和技巧。一些幼儿将衣架的一端钻进一只袖子之后,准备将衣架的另一端伸进另一只袖子时,之前一端的衣架就滑出了袖子,往往顾此失彼,一只进,一只出,怎么也挂不好。这部分幼儿忽视了一个关键性的动作——捏紧衣服和衣架(衣架钻进第一只袖子之后,要捏紧这一端,然后另一端衣架再伸进另外一只袖子)。还有一部分幼儿能比较顺利的将衣架伸进两只袖子里,但是最后领口处没有拉一拉、整一整,导致衣服不太平均在挂在衣架的两侧,因此衣服容易从衣架上滑下去。可见,对此时的幼儿而言,最近发展区便是掌握两个比较关键的动作——捏紧衣服和衣架、整理衣服两侧。幼儿没有掌握挂衣服的这两个比较关键的动作可能和我们老师提供的步骤图过于简单、没有将关键性动作展示出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老师将步骤图进行细分,分成了“拿、钻、捏、拉、整”五步法,并将关键性动作圈出来,提醒幼儿注意,更好的指导幼儿掌握挂衣服这一技能。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发现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需要老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在细化步骤图之后,一大部分的幼儿通过几天的操作基本上能比较顺利的挂好衣服了。但是对于几个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灵活的协调拿着衣服和衣架,并将衣架伸进衣袖这整一系类的动作。因此,我们老师另外还提供了一张桌子,让能力较弱的幼儿也尝试将衣服正面朝上、整理好放在桌子上,再将衣架伸进衣袖里,这样就不用担心再挂衣服的过程中衣架从袖子中滑下来,降低了难度,让幼儿能比较顺利的将衣服挂好,体验到成功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幼儿还想到了和同伴面对面站好,请同伴帮忙拿住衣服的领子(帽子)的方法,通过两两合作降低挂衣服的难度。为了防止衣服从衣架上滑下来,幼儿会尽可能地会将开衫的最上面的扣子扣上,或是将拉链拉好。

阶段三

这个阶段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天气的转冷,有些幼儿开始穿比较厚重、宽大的外套。然而,目前在使用的是儿童衣架,比较的小。因此比较厚重、宽大的外套挂上去容易滑落下来。那么给幼儿提供稍微大一些的衣架,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样就出现了两种规格的衣架,对幼儿的挑战便是能根据衣服的厚薄、类型选择相适应的衣架。

我们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统计了什么样的衣服会从衣架上滑下来。通过几天的观察,幼儿发现大衣、厚实的棉袄、加绒的外套容易滑落下来,而毛衣、不加绒外套、马甲一般不会从衣架上滑落下来。有了这样的结论之后,我们老师提供了大衣架,让幼儿尝试用大衣架挂容易滑落的衣服,幼儿惊喜的发现挂好的衣服不容易滑落了。因此,幼儿们一起动手制作了一个提示卡片:毛衣、不加绒外套、马甲、轻薄羽绒服用小衣架挂,大衣、厚实的棉袄、加绒的外套用大衣架挂。

(三)教师的观察与支持

1.幼儿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给予支架

通过真实的案例,我们真真切切的发现幼儿的习得某一项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我们老师今天给幼儿示范了一下,他们就能掌握的。需要经历好几个阶段,甚至更多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细致观察幼儿,探求其原因,并积极的提供适宜的支持,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2.生活习惯意识的建立,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开端

多数老师对于挂衣服等生活习惯的意识建立比较的忽视,并未将“意识的

建立”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之一,一心只有想将生活技能交给幼儿,终极目标是让幼儿掌握挂衣服的动作,无需成人代劳。其实,对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而言,生活习惯的意识建立可能比技能掌握更为重要。生活习惯意识的建立,需要让幼儿了解技能背后的成因,更是让幼儿又机会将此走位一个切身相关的问题来面对和思考,并在主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技能,

3.最近发展区的判断,需要不断的反思

判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非易事。老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幼儿心理与行为

发展的一般规律,更需要基于个体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判断和引导策略。本案例中,我们老师曾高估班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示了三步挂衣服步骤图。在持续的观察中,我们老师发现步骤图过于简单,关键动作没有展示出来,导致幼儿挂衣服时,衣服不断的滑落。于是,将三步挂衣服步骤图细化为五步,帮助幼儿掌握关键性动作。这一举措支持了大部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同时,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又各不相同,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案例中,有一小部分的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能灵活地协调挂衣服的动作,因此,我们老师提供了一张桌子,引导这几个幼儿把衣服放在桌子上,降低了挂衣服难度,最终支持了这一部分幼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通过真实的案例,我们真真切切的发现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挂衣服技能的习得也科研成为一次深度学习之旅。习得某一项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我们老师今天给幼儿示范了一下,他们就能掌握的。需要经历好几个阶段,甚至更多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细致观察幼儿,探求其原因,并积极的提供适宜的支持,促进幼儿进一步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让我们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理解幼儿的发展,一步步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引导幼儿在生活技能的习得过程中积极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常立娜.深度学习文献综述[J].开放学习研究,2018,23(02):30-35.张向葵,毕有余,姜伟.微观发生法在认知策略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

学,2005(03):40-43.

[2]戴歆紫,王祖浩.国外深度学习的分析视角及评价方法[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10):45-58.

[3]王涵.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影响[J].校园心理,2020,18(03):233-235.

[4]郭力平,蒋路易.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视角[J].学前教育,2017(04):27-28.

[5]张晓娜. 基于幼儿学习路径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