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个性化体育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高校体育教学中个性化体育教育研究

赵伟民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201306)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高校教育工作开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从素质教育出发,坚持将学生作为体育教育的主体。个性化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学环境和教育氛围的改善,对增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结合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探究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如何应用个性化教育的模式,旨在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研究策略

前言:新时期,现代体育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在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个性化的体育教育受到了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与欢迎。传统的体育教育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训练的强度,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而时代的发展,个性化体育教育理念的出现,使教师加大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体素质,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策略,继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 个性化体育教育模式概述

个性化体育教育模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产物,素质教育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教育活动开展应结合学生的本身条件来制定教育内容,而不应是强制或者一概而论的教育方式。不同学生的体能素质水平不同,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时应了解学生的体能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体育教学的方案,以 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体能锻炼的需求,这样有利于让体能素质偏好的学生“吃得饱”,而让体能素质偏差的学生增强体能水平[1]

高校在实施个性化体育教育时,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采用测试的方式掌握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育知识掌握情况等,在制定教育内容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质特征,为学生量身定制教育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个性化的体育方式适应不同学习心态的学生,可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个性化体育教育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了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原则。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是采用同一套教育方案,这样做容易忽视学生的潜能和天赋,而个性化教育则注重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这样有利于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使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实现适应性的发展,使学生处于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中学习,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和共同进步,这种学习方式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良好的作用。

2.高校体育教学中个性化体育教学的应用策略

2.1确定个性化体育教学的目标

为了促进大学生体育个性实现全面发展,高校首先要注意确定个性化 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使体育教育满足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育素养特点,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案,该方案要将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发展融合起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个性化培养目标,还应与新课程体系配合,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征以及身体素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共享个性化教育的成果。个性化教育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继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样,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有很多,因此在体育的学习需求方面存在多样化的特征,为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课程设置中,可以为从学生感兴趣或者想要学习和了解的体育内容出发,高校生的学习压力本身比较大,而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一方面要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达到放松身心、缓解精神疲劳的作用,适当的运动则能够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2]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精选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要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信心。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可以选择游泳、健美操、瑜伽等运动,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容,也能够开拓视野,提高对体育学习的认识,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

2.2加强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是设置教学内容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存在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体育学习的效率不高。而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构建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与教师轻松自在地交谈,达成师生的共识。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排球教学时,一些女生在学习排球时难度比较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动作的要领掌握不好,如果没有人鼓励,这时候很容易丧失排球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耐心的讲解,细心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排球训练的动作要领,后期通过组织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提升排球运动的技能训练。

2.3从学生兴趣出发,制定体育教学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高,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开展体育游戏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融入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折返跑、接力跑、运球跑,这样田径教学的趣味性就会增加很多,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学生的运动热情则会被轻松地调动起来。

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在学习内容选择上,从学生感兴趣的十项体育运动项目出发,对班级进行分组教学,每一个小组选出组长,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育学习项目的划分,例如有的学生喜欢某项目,可以成立XX兴趣组,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上可以打乱班级顺序,进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小组中参与体育训练,既能够锻炼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还能够结交朋友,这种体育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训练进行指导,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素质,继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方法。

2.5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突出个性化教学特点

体育教师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能单纯地依靠体育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学生时应从几个模块出发,例如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从而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科学的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综合来决定体育成绩的分数。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个性化的体育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充分尊重不同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以及评价体系时应注意增强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现代体育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迎合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提升体育教育的水平。

参看文献:

[1]陈明伟,熊巍.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风险控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9,(4).26-28.

[2]黄远翔.心理拓展训练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风险管理[J].体育师友.2019,(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