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历史——掌握阅读高考文言文的金钥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1

学好历史——掌握阅读高考文言文的金钥匙

魏树辉

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学 安徽省 淮南市 232007

摘要: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是从《二十四史》或者诸子百家中选取的文章片段,基本都是人物传记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要求学生对历史上出现的各个朝代的建立以及灭亡时间应该了然于胸,对各个朝代的皇帝、名臣以及历史大事件也应该耳熟能详。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就相当于掌握了一把打开文言文大门的金钥匙,阅读起来事半功倍。

关键词:历史 文言文 金钥匙

在近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并不感兴趣。对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朝代,每个朝代有哪些皇帝等这些历史知识中最基本的内容都记不得。常言道:“文史不分家。”学好历史,对于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从高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中来探讨学好历史对于阅读文言文有多重要。

在语文高考复习资料中,有一篇文言文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单看节选文段开头“孝文帝从代来”这一句,很多对于历史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会认为是北魏孝文帝,如果这样认为,那首先主要对象就弄错了。如果历史知识熟一点的同学会发现本文选自《史记》,而《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司马迁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比北魏孝文帝要早上大约四百多年,他的作品中不可能出现北魏孝文帝。那么这个孝文帝是谁呢?文中还有一些历史信息点可以作为推断标准,“霸陵”“南越王尉佗”“匈奴和亲”,这几个信息很重要。霸陵是汉文帝的陵墓,南越王尉佗本是秦国大将,征服百越的时候,遇到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争天下,秦国灭亡,失去了国家的尉佗率领军队就地建国,自立为王,与汉朝并列,后来向汉称臣。匈奴和亲主要发生在汉朝。那么,一句以上条件,就可以推断出文中的孝文帝就是历史上那个勤俭节约,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为什么司马迁笔下称他孝文帝呢?因为汉朝提倡孝道,像文帝、景帝、武帝等死后,史学家都会在帝号前加一个孝字。如果是历史知识学得很好的学生,读出了主要对象是汉文帝,结合历史,阅读文段就非常简单了。

再如从《南史·沈炯传》节选的片段,开篇是“及(宋)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很多同学当时就傻眼了,根本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也不知道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所以面对那个长句子“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等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要求断句时,就不知所措了。对于历史知识学得好的同学来说,看到《南史》二字,就会明白里面内容记录的是南朝时宋齐梁陈四个国家的事情,这四个国家有两个共同特点,开国国君都是前朝大将,国家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刘宋被大将萧道成取代,萧氏齐国被大将萧衍取代,萧衍建立的梁国发生了侯景之乱、后来被大将陈霸先取代。节选文章中出现了“高祖”“梁元帝”“侯景”等帝王称谓和人名。在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庙号高祖的有三人,分别是宋开国皇帝刘裕、梁开国皇帝萧衍、陈开国皇帝陈霸先。当时刘裕早已去世,侯景之乱中,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囚禁直至饿死。所以“高祖南下”中的高祖是梁朝大将陈霸先,历史上为了平定侯景之乱,王僧辩与陈霸先会于白茅湾并结盟,最后终于打败侯景,平定叛乱。有了这样的历史知识积累,那个长句的断句就不是问题了,整个文段疏通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

这里只是列举语文高考复习资料中的两篇节选片段来分析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文史不分家,每一篇文言文都是一段历史故事。我们的学生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对于朝代的更替、历史大事件、相关人物如数家珍,那么阅读文言文并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 《史记·孝文帝本纪》

[2] 《南史·沈炯传》

[3]《2021年高考科学复习创新方案语文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