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概念教学误区,行概念教学范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析概念教学误区,行概念教学范式

程仁军

浙江省嘉兴一中实验学校 314050

摘要:本校先对多数一线科学教师对待科学概念教学的处理做误区分析,找出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接着基于科学方法和科学概念教学的误区原因分析,设计出可操作的科学概念教学范式,最后例谈类比法在教学范式问题解决阶段中的应用。

关键字:初中科学、概念教学、教学范式、问题解决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的理科课程,包含150余个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科学知识的基本元素,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构建科学概念是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也是领会自然规律的基础[1]

由于科学概念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中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会对此十分重视,但杭州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陈锋课题组[2]在对某区初中科学的调研中,发现真实的科学概念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在平时的学教过程中关注并结合对个别教师开展的访谈,也发现多数科学教师对待科学概念的处理有误区。

一、困惑:概念教学的误区归纳

(一)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和淡化,用记忆替代建构

教师在观念上对核心概念教学认识的有偏差和淡化,认为科学概念很简单,只需通过题海战术,多做练习即可习得。比如,一方面有不少教师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片面,仅仅将核心概念简单地等同于名词术语或其定义,过于关注零散的信息,没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情境的运用,将概念以孤立名词解释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另一方面也有教师在科学概念引入时的直接宣讲,仅侧重于概念的文本分析和记忆,使得大多数学生缺乏感知而无法建构清晰的核心概念,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导致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

(二)科学概念教学重结果省过程,重形式略理解

在平时的学教过程中,多数教师处理科学概念时,往往重结果省过程、重形式略理解。尤其表现在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增加复习时间,常会压缩课时;又或某些教师认为实验教学或探究过程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无法按期完成教学任务;亦或一些山区学校受到各种实验器材限制等各种原因,导致核心概念的教学只能单单地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甚至简单讲解的方式来完成,实质上,上述种种都违背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科学核心概念的宗旨。同时,科学概念教学中还出现过度地重视形式而忽视理解,导致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例如,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学校为了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非常重视课堂活动教学,教师为了应付各方面的要求,没有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活动,而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走马观花式地走个过场,导致课堂教学低质、低效。

(三)科学概念建构时脱离学情,一锅端替分层

教学出现一锅端现象,教师没有认识到每一位初中学生在年龄、生活环境、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以及初中生特有的在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典型性特点,进而盲目的进行一概而论的统一教学。结果就是在现实教学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对科学概念进行片面识记,不能清晰构建核心概念,不会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产生混淆现象,没有创新思维等现象,更甚者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表现出叛逆和拒绝等一系列行为。

二、释义:科学方法和教学范式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若掌握知识并能将知识以一定的科学方法应用于科学实际,就具备了科学能力。初中科学涉及到很多科学方法,比如观察法、实验法、演绎法、归纳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等[3]

教学范式又称教学模型。何克抗教授把它定义为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教学活动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且简明的理论化系统化教学模型,通常是综合运用两种以上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的策略。

三、策略:教学范式促概念教学

(一)科学概念教学范式的设计

基于对科学概念教学现状教学分析及对科学方法和教学范式的理性释义,笔者认为必须要梳理出初中科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深刻领会并遴选当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结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和任职水平特点以及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研究,设计出可操作的多种科学概念教学范式,例如图1的教学方式就是融有科学方法的问题解决式的教学范式。


创问题情境 用科学方法 拓问题空间

引科学概念 建科学概念 固科学概念





问题产生阶段 问题解决阶段 汇报交流阶段

图1 融有科学方法的问题解决式科学概念教学范式




接下来,笔者尝试在问题解决阶段,例谈类比法在科学概念教学中的范式应用。

(二)科学概念教学范式的应用

磁场因其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学前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很抽象的科学概念。学教过程中若直接利用磁铁去吸引小磁针,观察实验现象,将很难实现磁场概念的建构。针对这一核心概念,笔者在问题解决阶段,运用类比法,建构磁场概念。具体的教学片段如下:

【分组实验】(1)学生用嘴巴对着纸条吹气;(2)将一个小磁针放在桌上,用条形磁铁靠近小磁针,不断改变条形磁铁的位置,观察现象。

【小组交流】分别说出两个实验现象,并互相补充。

【教师追问】实验(1)中,什么物体对纸条施力?(起先部分学生认为是人的嘴巴,互评后一致认为因人的嘴巴没有跟纸条接触,吹气时吹出来的是空气,是空气与纸条接触,所以对纸条施力的物体是空气。)

【类比迁移】经历了实验(1)的分析后,学生很快意识到小磁针受到的力不是条形磁铁给的,在磁铁周围一定存在一种物质,并且这种物质与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会对小磁针施加力的作用。

【类比结果】嘴巴类比条形磁铁,纸条类比小磁针,那么空气类比什么?

【概念建构】教师顺势建构磁场的概念,即这一类似空气作用的物质在科学上被称为磁场。

结语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科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突出基本的科学方法的教学,通过科学方法揭示科学知识的获得和应用过程,扭转传统科学教育由于缺乏科学方法而展现给学生被歪曲的科学世界景图,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建财.科学概念教学的几项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36-37.

[2]陈锋.初中科学概念教学新范式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11),84-87.

[3]陈建华.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