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心”理念下语文课的逻辑思维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基于“正心”理念下语文课的逻辑思维培养

杭英 陈祖华

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江苏省 苏州市 215131

内容提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习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基础构建逻辑思维的起点、在阅读写作中发展逻辑思维等方法不断养成思维讲逻辑、有条理。

关键词: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习课程标准 逻辑思维 培养

我校提出的“正心”理念来源于《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正心是说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是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如果一个教师每日教学糊里糊涂,一个学生每日所学不清不楚,那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没有做到“正心”。什么都没有弄明白。所以“正心”理念在语文课程中最终要落实到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那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素养核心之核心是“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之关键是“思维力”。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戴维·乔纳森认为,“教育的未来应该把焦点放在有意义的学习上,放在让学生学会怎样推理、决策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复杂问题上,换句话说,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标就是问题解决”。基于此,必须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科学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 聚焦语言单位,铸就逻辑起点

在语言基础知识点考查中,全国卷一改江苏卷选择题的形式,就非常注重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主观题训练。语言文字的运用题聚焦了语言单位。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运用都离不开对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和句群这五个单位的准确把握与运用。在教学时,我们不妨教会学生必要的语法知识,如对复句的分解、对病句的熟知,教会学生分层次理解语意。我们不妨从小题讲起。

就拿“情境补写题”来讲,一道小题往往会涉及到五种逻辑: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主要到次要、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我们要讲清语段的逻辑:如:总-分-总;内部之间注意句式与标点、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填好答案。

还可以就语段中的词语做一些“小游戏”,通过词语移位、词语替换、词语增删等方式进行语言品味的实例。我以为,词语比较法是一种能顺利展开语言品味活动的简便快捷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引发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活思维,发展思维品质,培养敏锐的语感。坚持运用,能使学生养成处处留意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细品精析的鉴赏水平。如学习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老师可以提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学生结合本首诗的情境,能够理解“怯”更能表达作者逃亡时的胆怯心情,既急切的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又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灾祸,“怯”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现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

近几年的全国高考题突出了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考查,大部分遵循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来考查。因此大量的阅读、对语感的培养是对语言理性认知的必要路径。

二、在无疑处生疑,打通逻辑思维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只有培养自己咬文嚼字的意识和能力,像作家那样“精挑细选”,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在“有疑”处巧设比较“导思”,又能在“无疑”处设比较“启疑”,发现有价值的“比较点”。从而培养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进而可以用逻辑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层层设疑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一定要指向背后的“我”----作者的意图。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在分析了该女子的形象后联系作者的背景情况抛出问题“《唐宋词选析》评价这首词,谓之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 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你觉得温庭筠在词中刻画 这个极美却惆怅的女子,是否也有所寄托呢?继而让学生明确此词表面上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上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的苦闷。理解叶嘉莹先生的评价:“绣阁朝晖掩映金,当春懒起一沉吟。弄妆仔细 匀眉黛,千古佳人寂寞心。”也符合逻辑。

三、讲逻辑,要注意语言的合理表达

思维的外壳是语言,因此引导学生如何表达尤为重要。平时的教学中从高一开始可以通过语文活动来开展。如何让思维严密、丰富而深入,使得作文的水平全面提升呢?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运用博诺的六顶思考帽,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第二种是鱼骨图分析法,又名因果分析法,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一般来说,鱼骨图分析主要原因的角度从“人、环、机、料、法”着手。结合学生当下的现实情境,讨论“家长与你的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深入讨论,能结合社会规范、道德、规则、习气等等展开并且也敞开了心扉,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学生从年龄特征、时代赋予使命、身份角色、法律制度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然,讲逻辑,更加注重教师的基本功。还有教师的教学心态:不急躁不功利。用心地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要在学生不易领会的地方给以指点和引导。就像叶老所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


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1. 吴格明.发展思维,才是有深度的语文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Z2期

  2. 戴维·乔纳森,简·豪兰等主编,任友群,李妍等译.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 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观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