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分层-创新”三环凸显初中科学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3

“主体-分层-创新”三环凸显初中科学高效课堂

王翔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初级中学 311227

摘要:由于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行为应当表现为引导与帮助,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措施。通过实施有效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课堂的科学构建。对于初中科学课程来说,应当始终以问题驱动、实验设计、活动实践为主线,确保条理清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分层;创新;

引言:高效课堂意味着教师要把每个教学环节都做到最佳,在课堂上应当具备读秒意识,凸显高效、低耗、最优化的理念,提高课堂效率,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极致化的发展,通过学、教、练、展、评五个关键环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巩固诊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 初中科学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科学教育来说,主要存在低效、无效、负效三种类型的课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迫在眉睫。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有必要对新课改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构建策略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观察,针对制约课堂效率提升的不利因素展开探索并消除。如今,伴随新大纲教学目标的实施,广大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入到教学思维、教学格局、教学课堂的改进与创新上,应试教育理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转而大力推行综合素质教育,执行教育部所提出的“减负”要求。学校要不断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给以学生充足的自我成长空间,并且要在短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初中科学课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阻碍课堂效率提升的现象。例如过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主、重理论而轻实践、重技能而轻过程。还有很多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主体,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性,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化,科学课堂枯燥无味,致使学生没有探索的欲望和兴趣等。鉴于这种情况,面对新课改、新教材、新大纲的大力推行,初中教师必须积极探索一条适应初中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途径,力图转变如今初中科学课堂高付出、低效率的现状,实现高效、科学的课堂转变。

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终生的必修课。在现代化核心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维逐渐演绎出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局面。发展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与根本所在,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独立学习、合作探讨、互利共赢,让教学环节不断深化、细化,唤醒了教学最真实的生命状态。初中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 学科,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社会经验的积累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做的便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生活与自然的感知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建立逻辑分析体系,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1. 构建高效科学课堂的策略

2.1课前导入,夯实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也是如此。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就要重视课前主题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良好的课前导入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热情,使其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从教师的知识讲解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对此,初中科学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导入环节,利用灵活、生动、新颖的形式来开展课前导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案例一《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这一知识时,本节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带入环节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医生使用燃烧的酒精棉将罐子内的空气加热,然后猛地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等待一段时间罐子冷却后,便会主动吸附在皮肤上,再拔掉罐子后,患者的皮肤上会留下很明显的圆形血印。通过观看动态演示视频,学生会初步得到“罐子中有一种力”的结论,然后教师再引入压强的知识。引导学生知晓大气压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人类的生存发挥着重要影响。课前导入的层层递进,可以让学生逐步建立认知,消除获取知识的压力,避免产生枯燥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2.2实践探究,转变主体

课堂的主体应当是学生,这是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的概念。应试教育理念往往是将教师的知识传授作为主导,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动性,迫使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的死胡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期末考试中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较差,并且缺乏创新创造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作为初中阶段提高学生辩证意识、认知世界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部分,应当将科学探究作为关键性措施,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发展能力、增强理解。基于此,初中科学教师应当摒弃传统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积极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科学活动

中。

案例二,在教学《体温的控制》这一课时,可以运用问题导入的方法,让学生深入探究。例如提问:“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它们的恒温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人体用什么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呢?”、“当外界温度超过或低于人体可调节的最大限度,会导致什么状况?”通过设疑,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然后依据这些问题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终获得答案。这种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加深了对内容的深刻理解。科学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完善教学设计。 案例三,拿大气压章节的知识讲解来说,由于此节知识过于抽象,虽然它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但并没有经历理性分析的过程。对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实际的联系,重视实验教学。此节课可以事先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图片对大气压强进行联想,然后进行覆杯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初步建立概念。出示两用气枪和带橡皮塞的塑料瓶,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它变瘪,抽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体验到要证明大气压就必须要让内外部压强产生差值。台下学生可以利用简单器材进行证明实验,如牛奶盒、塑料瓶等。通过这种实验教学,能够在课前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自主设计实验环节中,将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运用到课堂中,展开深入探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主场,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凸显课堂实效。

2.2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但他们也会展现不同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能力。对此,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并且,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学中不应当对学生的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出生地进行差别对待,而要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学习平台,这也是义务教育的性质。作为科学教师,应当摆放好着力点,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特征,让他们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案例四在讲解《物质的溶解》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三个等级,即A、B、C三个小组(见下表)。通过三个学习小组不同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做好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学习中,并充分建立自信,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在分层教学中,除了学习目标需要分层次设定之外,还要对学案进行分层次制作。造成学生之间产生个体差异与能力差异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环境、遗传因素等,在学习中主要体现为知识理论性差异、实践性差异、动力性差异、方向性差异等。

小组

学生能力

学习目标

A

较弱

能够准确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说出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可以自主查阅溶解度表并运用

B

中等

除了要达到A组设置的学习目标,还要增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能够说出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影响因素

C

较强

除了达到A、B两个小组的学习目标,还要能运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并且在实验中可以通过配制既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分层教学,逐渐缩小这些差异。特别是针对差异性较大的班级,更要重视有效学案的制作,一方面要确保学生的自信不受挫;一方面要避免产生新的不平衡,让成绩好的学生更好,成绩差的学生也有进步。要将消除不平衡作为新学案的主要目的,打破“齐步走”的格局。分层教学也被叫做“异步行”,好的学案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学习目标,使其更符合班级学生的要求。而把好的学案实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当中,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快速产生适应性,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共振效应,促进个体成长。

2.3创新手段,高效教学

科学离不开研究,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活动,需要智慧的沉淀。科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思考的过程,在课堂上,应当与生活实际联系,找准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要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科学活动的机会,突破统一任务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当前不乏一些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应用中发挥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例如情景创设方法,依据课堂主题,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产生学习行为而创造的一种真实性情景,它能更加生动地传递信息,激发学生的智力。创设情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有效的教学情景必须拥有一个特定的学习目标,情景创设应当发挥“敲门砖”的作用,并对学生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二是趣味性原则:只有培养了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出发,综合利用教学资源。三是现实性原则: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必然要服务生活。情景的创设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素材的选用上也要充分考虑生活化。四是思考性的原则:情景应当引发学生的思考,如问题情景,并非只是让学生产生好玩的心理,而是要充满知识性,要让学生通过情景发现潜在的与科学相关的知识信息。

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实验创设法:科学离不开实验探究,将实验作为情景设置的重要内容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案例五《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就可以在课上通过实验导入主题。实验过程:准备一个水杯和一条鱼,如果想用激光照射到水杯中的鱼身上,那么应该从哪个方位照射。A.向所看到的鱼的上方照射 B.对准所看到的鱼照射 C.向所看到的鱼的下方照射 D.无论如何都无法照射到鱼身上。如果学生不确定答案,则可以自己上台进行操作,

多媒体创设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片等动态化的形式展示事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数据库,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化抽象为具体,拉近学生与科学学科的距离,避免学生因晦涩难懂的概念而一直处于沉闷消极的状态。

案例六《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章节,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学会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就可以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图片,让学生理解自传规律以及产生的现象,

游戏创设法:初中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情景来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科学作为一门严谨性较强的学科,主要可以通过导入游戏活动、独立游戏活动和模拟性游戏活动三种形式展开。教师要注意游戏活动设置的时机,巧妙安排。

案例七《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这一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捏橡皮船来载物”的小游戏,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快速进入到状态,通过竞争式游戏,对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有了初步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夯实基础。

案例八《二氧化碳》的讲解中,可以让班级学生上台演讲,将自己当作“二氧化碳”进行自我介绍,然后由教师根据介绍的内容关键点进行奖励,还可以设立擂台,让其他学生也参与到当中。游戏的设置要以奇制胜,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好的游戏情景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科学合理设实验,构建个性高效课堂. 程玉平. 试题与研究 . 2017.

[2]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J]. 陈绪杰.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0).

[3]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应用[J]. 骆正艳. 新校园(中旬). 2016(09).

[4]实施有效教学,走向高效课堂——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心得[J]. 徐小燕. 新课程学习(下). 2016(01).

[5]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J]. 陈绪杰.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