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消解学生的逆反心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谈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消解学生的逆反心理

邓图若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中心小学 广西 北海 536017


摘要: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思想、情感、学习、交流等多个方面,如对于家长、班主任、老师的言语存在抵触心理,对于他人的正向建议和指导往往持“怀疑,对抗”的情绪,有的甚至表现为故意捣乱、刻意反叛、盲目偏激等。本文探讨了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现况及其对德育教学的影响,并从班主任视角提出了消解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德育教学;逆反心理;心理调节;课外活动


作为小学班主任老师,必须要把德育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切实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德育教学十分重要,对小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价值观养成和身心发育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引起足够重视。班主任应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取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获取进步的动力和力量。当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叛情绪时,要采取有效举措,加以排解和引导,提升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同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更好的成长。

1、小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对德育教学的影响

所谓的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由内心深处生发出的对于外部言论、事物、人的反向抵触心态,也是少儿期、青春期的孩子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普遍存在于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被视为青少年成长的一种常见现象。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相比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相对“症状较轻”,但仍然具备自身的独特表象,会给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带来显著影响。

总的来说,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体现为“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做,他偏不做;你不让他做,他偏要做”。正是由于内心深处的这种抵触、叛逆、反抗与消极情绪,才使得小学德育工作的推进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对于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德育教学的效果甚微,很难取得务实作用;另一方面,持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从德育教学的“反向”做起,如发表偏激言论、做出出格举动等,这些都会阻碍德育教学推进,同时也容易“带坏”其他学生。所以,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会给德育教学造成消极影响,这需要引起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全体老师的重视。

2、小学德育教学中消解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及建议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各有不同,如家庭成长环境、个人心理发育因素、周遭同学与朋友的影响等。无论成因如何,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大家长”,必须着力消解学生的逆反心理,以德育教学为依托,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稳定发展。

2.1耐心倾听,有效沟通,化解学生心理防线

小学德育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与“三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与道德情操。因此,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尤其是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开展针对性工作,确保德育工作取得突出进展。这其中,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抓住“倾听”与“沟通”这两个要点,增强与学生的彼此了解,形成默契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德育教学持续深化。班主任是班级的总负责人,同时也是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角色”,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与成因,同时运用有效沟通交流的方法消除学生的抵触与反抗情绪,化解他们的心理防线,确保学生可以放下戒备与叛逆,形成正常、稳定的心态。

如,班主任对于存在严重抵触情绪的学生,对于“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的学生,应充分加以观察,在找出其逆反心理动因的基础上,开展有效沟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之后,班主任与德育课老师开展配合,与学生深入交流,让学生展现自我,并给予他们释放的空间。紧接着,班主任要耐心说理,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劝导,给出令学生信服的理由,让学生心悦诚服。另外,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要使用孩子们的语言,要让孩子们听得懂、听得进去,要充分融入他们的语境中,让他们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2.2树立榜样,善于鼓励,净化学生情感世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也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对于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班主任老师更应以树立正面榜样的方法加以提点和引领,确保学生更好地形成积极情绪,排除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此外,班主任要立足于德育课实际,多用鼓励、正向评价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排解逆反心理的干扰,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学习,逐步净化自己的情感世界,掌握正确而科学的心理调试方法。

例如,许多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往往是直接效仿的榜样,此外,还有家长、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一是要选择好的榜样,二是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三是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逐步消除逆反心理。班主任要在充分掌握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和成因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引领与调节,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疏导,而不应该“一刀切”。要在树立榜样、开展正向激励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让学生们更好地信任班主任,从而愿意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开展心态调节,构筑积极向上的情感意识,并形成健康的心态与稳定的情绪。

2.3组织活动,开拓眼界,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通过有效的德育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有效补充常规德育教学手段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消除小学生的不良情绪,尤其是逆反心理。如,班主任要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把“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一些帮扶捐助山区儿童、定期探望孤寡老人、开展街道社区清洁等有益的公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形成正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消除逆反心理的不利影响。

而通过一系列活动,也可以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与校风。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获得正向的情绪与心态,从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逆反心理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被消弭于无形。

3、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对德育教学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也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干扰。班主任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沟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德育工作质量,消除学生的不良心态和情绪,确保逆反心理的影响逐步得到排解,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君芳.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和疏导[J].学周刊. 2017(22)

[2] 张艳伟.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德育教学充满活力[J].学苑教育. 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