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查蓉

江阴市夏港中学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在新时期,随班就读作为我国针对特殊儿童所开设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实现有效融合的必经途径。而由于特殊儿童在身心发展特点方面与正常儿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如何做好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此,本文在阐述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同时,就相关优化策略做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够给相关教师带来一些前沿性的教学借鉴,共同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自1987年金钥匙计划启动以来,随班就读就成为了我国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特殊儿童主要指的是那些残障儿童。由于他们在身心特点和智力水平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着较大不同,使得他们在随班就读中经常出现一些像自卑感强、信心缺失以及不愿交流等心理问题,不但影响着他们的良好学习,而且还极容易引发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他们后续的成长与发展制造阻碍。对此,我们有必要对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细致探讨,并依据特殊儿童特点,探究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从而在促进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同时,为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一、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所在

(一)特殊儿童边缘化程度高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他们的各种能力与普通儿童是存在较大不同的,这种差异也直接决定了其在教育活动中的特殊需求。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随班就读中的班级人数大多为40人左右的班级,在这样一种课堂环境下,教师难免无法更好地顾及特殊儿童。与此同时,部分学校以及教师依然秉承成绩至上的教学观念,忽视对随班特殊儿童各方面的教育引导,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此外,特殊儿童受自身智力等因素所限,在学习中往往会经历更多的失败,极容易产生厌恶或畏难情绪,而且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经常表现得不敢讲话或提心吊胆,这都会令他们趋于边缘化,并且给他们的心理成长埋下负面隐患。

(二)特殊儿童弥散性心理强

相关研究证明,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一种障碍,所涉及的心理问题包括有情、知、意和个性等诸多方面。同时,他们相较于普通儿童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恐怖倾向、心理焦虑等问题,而且还极容易心生自卑感、自责感、胆怯感等,这也使得他们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行为问题,个人发展也出现较强的弥散性特征,使得他们无法适应学校教育环境,进而给随班就读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他们自身的健全发展制造阻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低

当前,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主题活动教育、个别心理辅导以及家庭访谈等形式,然而,部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并未对特殊儿童作出有效的心理引导,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在进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引导时,常常秉承着问题式和病理式心理来看待特殊儿童,缺乏对他们兴趣的引发和潜力的引导,进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二、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激发潜能,扬长避短

从多元智能角度而言的话,每一个人都拥有着多达八种的智能。这其中,每一个智能都会拥有着与之相匹配的特殊思维模式,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相互补充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所以,纵然特殊儿童在适应性以及能力方面较普通孩子存在诸多问题,但他们也会拥有属于自身的优势智能领域。广大教师应当秉承多元智能视角,去重新审视和看待特殊儿童。具体来说,教师一方面应当积极施以爱心,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自身的心理缺陷或障碍,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去发现并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智能,通过这种扬长避短的方式来扫除他们内心的阴霾,使他们身心均得以健康发展。

(二)适应教育,推动发展

在对特殊儿童进行随班就读教育时,最忌讳的就是“一刀切”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切不可对特殊以及普通儿童采取统一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反而要看清二者的差异,然后采取层次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或教评方式来提高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有效性,为他们身心健全发展提供良好助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立足于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性格喜好来设置层次化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拥有与特殊儿童个人特点相适应的层面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和收获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四)引导交流,促进融入

客观地说,特殊儿童之所以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对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依据新课标要求,加快构建活动型以及探究型课堂,指引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同进行活动式以及探究式学习,从而为他们创设交流互动的空间。与此同时,在特殊儿童遇到交流问题时,教师也应做出及时性的点拨与指引,与他们移动寻找主客观原因,必要时要通过联系其他同学来帮助特殊儿童构建和维护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集体,并且获得自信与成长。

(五)多方合力,保障成长

首先,在学校方面,应当积极牵线社会心理学、特殊教育等方面的专家,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契机,深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认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好随班就读教学。其次,在教师方面,应当积极牵线学生家长,做好家访谈心工作,相互商讨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从而以家校合力共同为特殊儿童创设良好的成长乐园。再者,在社会方面,舆论媒体应当积极倡导理解和关爱特殊儿童,引发社会对于特殊教育和特殊儿童发展的关注,从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特殊儿童健全成长提供保障。

三、结语

总之,做好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诸多现实意义。广大教育者应当正视其中的问题所在,立足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断运用新方法、新思维来打造高效化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在保证特殊教育有效性的同时,为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琳琳,赵斌.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07):73-77.

[2]许德省.浅谈“随班就读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08(2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