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审美能力之帆,打造美术课堂之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1

巧借审美能力之帆,打造美术课堂之船

卢玮

重庆两江新区鸳鸯小学校,重庆 404100

摘要: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质不断发展的关键。但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如何围绕审美能力培养目标,打造出高质量的美术课堂,仍然是一大难题。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巧借审美能力之帆,打造美术课堂之船”这一主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术教育;策略

审美能力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常授课过程,教师务必要给予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问题高度的重视,并且结合学科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打造出高质量的课堂。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审美能力时,他们就会善于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如此就意味着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美术素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审美兴趣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直接呈现多彩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懂得欣赏和发现美。

以“魔幻的颜色”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各种颜色混合变色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颜色混合的奥妙之处。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欣赏蓝色的天空、七色彩虹、绿色的树叶等。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被多彩的世界所吸引,从而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兴趣,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1]

二、贴近日常生活,激发审美意识

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很多艺术家都是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由此成就了经典名作。对此,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

例如,在讲解“校园里的花”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除了需要讲解教材中的内容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日常观察,即:观察校园各个角落的花草,记录不同花草的颜色、形状特征。学生在观察和记录的时候,就会加深对各类花草的审美认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组织美术实践,强化审美能力

美术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在讲解完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让学生拥有自主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围绕“团包手工”展开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精美的团包,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以此达到锻炼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效果。[2]

结束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应该围绕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审美兴趣;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审美意识;组织美术实践,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子旭.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试题与研究,2020(27):64.

[2]王小凤.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2020(8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