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数”——小班计数学习支持性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快乐学“数”——小班计数学习支持性策略探究

张玉峰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幼儿园教育集团 311800

【摘要】小班是计数正规教学的初始和有利阶段,然而小班幼儿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为了让他们始终保持对计数的兴趣,快乐学“数”,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投其所好,以游戏、趣味材料、情境任务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无孔不入,多途径感知数量、利用生活环节、区角中渗透的方式在运用中学习。

【关键词】计数学习 支持性

计数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是幼儿早期数概念学习的基础,标志着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程度。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地练习计数,从而为其后面的数概念学习做好铺垫。小班作为幼儿园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计数正规教学的初始和有利阶段。那么如何采取具体、有效的跟进措施激发孩子主动学习计数,让“枯燥”的计数变得有趣,促使幼儿在快乐中学“数”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1.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 “投其所好”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学习计数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主要是通过亲身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的。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和熟悉的情境之中,幼儿才能够产生理解式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熟悉的情境中,逐渐意识到计数的实用价值,产生学习的动机,主动建构数的知识、获得计数的方法。

策略一:游戏情节牢贯穿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活动,而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快乐的小水滴》这个教学活动一开始利用操作卡片来完成数物的对应,孩子参与积极性不高,因为这不是他们喜欢的游戏。于是我们进行改进,投入了固定座位的火车车厢,让幼儿按座位完成“人数”的对应,随着背景的转换和步伐的移动,孩子们好似真的身处火车车厢中,做到了把游戏真实化,情境化。同时整个活动以“小水滴”的角色为主线,以玩耍、排队、旅行等情节串联,将计数的活动始终贯穿在游戏之中,使幼儿对整个活动都充满兴趣。

策略二:材料教具有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材料才能唤起幼儿内在操作动力,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因此,计数操作材料的投放应从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点出发。首次使用的材料要色彩鲜艳有吸引力、玩法多样带新鲜感、有一定的故事性;幼儿熟悉的材料可以平面材料立体化、材料组合,增加新材料,改变游戏模式,以此来增添游戏趣味性。

材料“王老先生有块地”,教师投放了不同的骰子、转盘、蔬菜和菜地,孩子可以通过投掷骰子来决定菜地的形状、种植的蔬菜和数量,再通过转盘决定收菜的数量。都是幼儿熟悉的材料,但是通过组合,改变了单一的游戏模式,使游戏充满了趣味和挑战性。

教师提供的计数操作材料和教具应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让幼儿乐于和之互动,乐于操作。只有材料“好玩”,幼儿才会“爱玩”,最终变成一个“会玩”的孩子。

策略三:情境任务来驱动

数学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让幼儿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数学能力。

例如“喜羊羊开花店”这个活动中,利用买花→整理花架→按订单包装→送花的情境任务,引导幼儿在数一数、理一理、配一配的实践操作中点数、分类,完成手口一致正确点数的要求。整个活动以自主买花、整理花架和包装花束的游戏形式展开,力求让幼儿以轻松、愉快的状态投入到数数活动中,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鸡妈妈的蛋”这个活动,设置捡蛋→数蛋→小老鼠偷蛋→帮鸡妈妈数蛋这一连串的情境,让幼儿带入角色,在排除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干扰下,学会手口一致地有序点数,并说出总数。教师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通过情境中暗含的任务,驱使幼儿一次次地操作、游戏,逐步提升,发展计数能力。

2. 提供运用好时机——“无孔不入”

幼儿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和学习数学。为了让幼儿的计数学习接受性理解变成产出性理解,我们应该无孔不入,抓住一切可以让幼儿感受和运用计数的机会,把周围生活“数学化”,从而启发幼儿在参与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应用数学。

策略一:感知数量途径多

幼儿周围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集合:有眼睛看得见的物体的集合,有耳朵听得到的声响次数的集合,也有自身运动次数的集合。幼儿学习数学处于感性阶段,需要借助各种感官来感知物体的数量。训练幼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知各类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促使幼儿更好地区分和感知各类集合中的元素及其数量,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各种感官的协调发展。

通常运用感官途径感知数量的形式有:运用触摸觉感知物体的数量;运用运动觉感知自身运动的次数;运用听觉感知声响的次数等。这些形式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则可以综合使用,主要看活动过程的具体需要而定。

策略二:生活环节巧利用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小班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许多数、量、形、类等数学知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分发餐点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却可以调动和利用幼儿生活经验,是帮助小班幼儿认识理解数的最好时机。

进餐时太阳组的萌萌在数餐具的时候漏了自己,中途老师也没有纠正,可是当他把餐具分到最后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没有餐具,于是她又回去拿了自己那一份。月亮组的小雨把自己组里的孩子数来又数去,一次是5,一次是6,他挠挠头站在原处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组里的其他孩子数好了,告诉他拿6个。于是他才跑回去去餐具。

在这个分发餐具的过程中计数能力差的幼儿因为同组的孩子提出异议并纠正他,对他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所以每组的小组长应轮流当,甚至还可以让能力弱的孩子多参与类似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适宜的发展机会。教师还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来园、点名、排队、餐点、盥洗等环节,渗透各种计数活动,让小班幼儿初步感知、理解数的概念。

策略三:区角素材中渗透

幼儿数学的学习是通过操作活动完成的,在亲自摆弄,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在区角中,可以进行探究性数学学习,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需要。所以我们提供的图书、玩具,以及区角中的各种材料都可蕴含按物取数、按数取物相关数和量的物品,幼儿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感知、巩固计数知识。

在娃娃家的毛绒玩具柜和毛绒玩具上贴有相应颜色和圆点,赛车区车辆和标志,使幼儿能够按照一一对应摆放归位;小厨房中贴有圆点的货架和有相应数字的食物素材框;图书柜和图书的数物对应等等。灵活地整合区角中的素材,将计数活动的培养渗透其中,让孩子在不经意的操作中学习。

只有了解了小班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善于思考幼儿在计数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灵活运用环境中隐含的教育因素和材料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同时利用各种趣味游戏,才能使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运用数字。

参考文献

[1]黄瑾 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7)

[2]郭龙丹.儿童数概念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及教师的支持性策略[J].幼儿教育,2016(09)

[3]陈颖 马丽洁.探究小班幼儿计数学习的最佳路径[J].保育与教育,2017(06)

[4]赵雅利.小班幼儿计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