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的实践研究

马骑芳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三小学

摘要:

国家在小学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品德课程对依法治国战略的积极回应,旨在贯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精神,落实到教学一线,就是向小学生整个儿童阶段渗透道德与法律意识,形成自律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等。本文从青少年在校园内外发生的常见法律相关问题分析入手,以道德与法治课为载体,就引导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法律意识,暨从“学法”,“遵法”和”用法”方面对学生给予全面指导为目标,将法律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使法律的种子植于小学生心中,为小学生毕生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课 法律意识

正文:

习近平主席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建设,我提出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习主席的这条意见,在现实生活中是有针对性的,特别是近些年来,青少年被伤和伤人甚至致死的事件屡见媒体,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不仅造成了生命的损害,财产的损失,也造成了恶劣影的社会响,这些事件的发生,多数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淡薄和法律知识的缺乏有关。为了减少和避免此类事件,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普及法律知识,在小学生心中树立法律意识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

一、校园内外发生的常见道德与法律相关问题行为及分析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虽然有些小学生到了六年级这个阶段时,身高与父母老师已经相近,濒临青春期,但他们平均年龄在12岁左右,因此对自己的认知出现了模糊,既带有少年的天真,又时常想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这就会造成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一些非正常行为

和举动,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判断尚未健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带有浮躁、冲动等诸多不良情绪,因而在冲动之下做出违反纪律,违反道德的事时有发生,还有些行为甚至已经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一)具体表现:

1、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家表现出不愿听家长们的教导,在校表现为故意迟到,逃课,以及破坏课堂纪律,如:故意制造噪音、随意接话甚至胡说八道,顶撞老师等。

2、搞“小团伙”欺负同学,找借口吵架、打架,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行为如勒索、或侮辱人格等校园霸凌事件。

3、有破坏性行为,故意破坏公物,设置教学秩序障碍等。

他们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常常回避或者对抗,这种心理状况“传染性”和带动性很强,很容易造成整个班风的破坏,使班级管理陷入被动,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素因素:青少年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模仿力非常强,面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是非判断能力较弱,会有不加选择的模仿行为,例如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行动。

2、家庭教育因素: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法律意识参差不齐,有些非常淡薄,有些甚至是法盲,因此学生在家庭当中,没有建立起法律意识,仅靠在学校,老师在课堂上的教育,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进步非常慢,法律意识就更淡薄了。

3.学生个体的自身因素:青少年正在成长当中,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未完全建立,对于自身的认识较为模糊,加之身体的发育,容易使其不安甚至是躁狂,极易造成错误行为。

二、引导学生在道德法治课中树立法律意识的实践研究

学生“道德”与“法律”概念模糊,如何通过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发挥学科的专属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意义,明白守道德是守法的原始阶段,超出道德也就是进入了法律调整范畴,守好德就是守法的关键。如何促使学生树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进而树立法律意识。
如何通过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营造人人敬法、遵法,知法,宣传法的氛围

(一)认真学法,认识法律的作用

钻研《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抓住法治教育渗透点,充分发挥学科的专属作用,了解与自身相关的《宪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引导学生学法知法,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系统性和直接性作用,牢牢抓住道德与法治课这块德育阵地,从小开始逐渐给学生渗透法治教育,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不但是实施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对我们国家长治久安更有着重要意义。

2、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小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建设和法治观培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 ,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3、从小学整个学做进行研究实施,对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方式积累经验,同时,也避免后续的学生到了六年级出现违反道德与法治精神的事件。


(二)本分遵法,敬畏法律的效力

1、强化规则意识,如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把“规则”“法律”作为做人做事的标准和观念。让学生感受到规则、法律的重要性。

2、树立和形成自我约束的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判断,形成自觉的自我管理。


(三)正确用法,自我保护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法治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言行中。树立用“法”保护自己的意识。

2、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建构真实的言语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尝试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电视记录片和教学影视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事例,从中自悟。

3、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静,积极探索,渗透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4、所以在上好德育和法治课时我们老师多采用案例教育法,用事实来教育好学生,守德就是守法的观念。

综上所述,在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目标就在于实现“法治”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知和行的统一,这也是做好思政教育的必要之一。我们要认真开展好这门课,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法治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言行中,以课堂为平台,领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可以的,哪些行为是必须的,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按照法律办事等,从小处入手,在大方向中让学生得到指导和提高树立健康的法律意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为长大后的“用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