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友善品质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友善品质的策略

金运华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 350013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以及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正向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使其逐渐养成美好的品质。友善是一个人遵纪守法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的品质,教师应认识到友善品质的养成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来探讨培养小学生友善品质的途径。

关键词:友善品质;道德与法治;小学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小学时期品行的养成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对个体的发展轨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具有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的特点,朱熹将儿童视为“圣贤坯璞”,即肯定了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友善的品质是影响个体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假设儿童时期没有接受过与人为善的教育,那么性格中的不安分因素极有可能会在个体青春期时爆发,为自己与他人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

一、以案例作引导,发挥榜样作用

小学生极其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指出,儿童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会进行“观察学习”,他们会模仿成人的行为并在相似的情景中将习得的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应了解儿童的这一发展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使应避免采取长篇大论的方式,注重为儿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对儿童实施道德教育。

例如,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十分重视榜样的力量,可以在教学中以实际案例对儿童进行教育,呼吁儿童向案例中的榜样学习。在进行二年级上册《这些是大家的》这节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明校园内的设施都是公共物品,是属于大家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懂得分享、与人为善,避免发生争执。紧接着再向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校园内的真实案例:四年级的两个学生下课后想去打乒乓球,在占了一个球桌后两个人突然想去洗手间,就把球拍放在了那里占位置。等到二人回去后,发现球桌上有两个人在玩,其中一个气不过就去找他们理论,结果对方不仅没有让出位置还说这个位置谁玩就是谁的。眼看几个人就要发生冲突,这时另一个学生说没关系,我们先不玩了,你们打吧,说完拿回球拍带着伙伴就走了。讲完案例后,再问学生你们更欣赏哪个学生的处理方式呢?学生们有的说应该像第一个学生那样据理力争,还有人说应该像第二个学生那样懂得谦让。最后再跟学生仔细分析了这两种处理方式所导致的后果,最后学生们一致认为第二个同学表现得更友善,值得学习。

教师应善于发现身边中的优秀事例,通过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具备美好品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值得学习的榜样形象。

二、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共情能力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从自我中心向非自我中心的过渡阶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教师与其对学生进行说教,不如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知-情-意三位一体的学习,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对友善品质的培养很有帮助。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智能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网络暴力已经成为了暴力的一种新形式,它波及范围极广,囊括了众多年龄阶段。当代小学生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友善品质的培养,一方面避免其遭受网络暴力,另一方面也避免学生成长为施暴者。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采取了情景创设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可怕性。首先,教给学生健康上网的知识,并告诫他们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应秉持友善的理念与人进行交流。其次,以一段情景作为导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该情景中的受害者,紧接着,再向学生讲述了该受害者的一系列悲惨遭遇,引导学生产生共情。此举效果显著,课堂上一片沉默过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后坚决对网络暴力行为说不。

共情能力是培养一个人友善品质的基础,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到了非友善行为带来的恶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行为。情景创设即是给学生一个亲身感受的机会,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三、渗透隐性教育,形成友善氛围

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还应重视隐性教育的力量。隐性教育是指潜移默化式的教育,例如班风校风、学习氛围、校园字报等。教师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将课堂教学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来培养学生的友善品质。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上册《我们的班级》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教育结合来进行友善品质的教学。首先,教导学生对班级体有一个正确积极地认识,将班级当作在学校的家,在班级体中生活应遵守班规,维护班级体和谐。其次,让学生在课上制作对班级的祝福语,在课堂结束后将这些祝福语收集起来张贴在班级内。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受到积极力量的约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紧接着再要求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贯彻友善的原则,应努力为他人着想,避免与伙伴起冲突。最后布置一项任务,要求学生每周更新一个友善的故事,并将这个故事抄写到展示板上,每次上课时再带领大家阅读这则故事并和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这些举措,将课堂教学与班风建设紧密相连,使所学变为所用,让学生在一个正向积极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隐性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区别于课堂教学,但却对学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隐性教育包括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个体对个体的影响,它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教师应重视隐性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友善品质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不同,教师应采取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避免空洞的说教,反之应在情景与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除此之外,教师应重视榜样教学的作用,并以自身为榜样来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品行、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巧用故事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友善品质[J].教育观察,2019,8(08):142-144.

[2]张筱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友善品质[J].新课程导学,2018(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