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分析,规范作答---------再读新高考原题,体会新高考规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3
/ 2

精准分析,规范作答 ---------再读新高考原题,体会新高考规律

胡凡东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 277514


又到高考冲刺,学科考点的知识体系构建基本完成,那么如何能在最后阶段能够灵活运用知识体系,高效完成高考备考模拟阶段的复习呢?针对新高考如何高效备考,突破高考备考复习的高原现象呢?

有意识的对高考四项基本能力针对性训练和运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四个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去审视解读各个高考考点。在模拟题目的选择和应试,讲评,反思中不断的针对性强化四项基本能力,不断从四个核心素养的要求上再完善和体会如何运用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建构自己的答题的模式,从而使思维逻辑更缜密,答案更准确完善,语言更规范。

17.(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60755bf36f5c5_html_673bac73fb620cc0.gif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17.【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60755bf36f5c5_html_cd8651f36d8fbba3.png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下面,我们就该题进行分析。

第一步审题,先审问题,带着问题再阅读材料。

设问中的行为动词、限定词、设问对象是什么?设问的地理考点是什么?头脑中要运用构建的知识体系确定考点,该考点的基本原理,内涵与外延的内容有个大概的回忆。该题考查的考点是天气系统知识,包括气团,锋面,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等知识点。降水形成条件,地形对天气的影响。

第二步阅读材料,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解读信息。

该题目中有露点的概念,空气温度、湿度与密度的关系,干线的概念。图中有图例,区域等信息。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根据图中气温数据,可以确定来自极地的属于冷气团,来自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属于暖气团,而暖气团被干线分割,来自太平洋的属于干气团,来自墨西哥湾的属于湿气团。三个气团在平原地区交绥形成暖锋,冷锋,干线。在区域认知上,该地为北美洲的南部,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区域特征要有概括印象。

第三步确立问题与信息材料的关系,进行思维构建。这一步是核心关键。

所有信息汇总整理如下:第一问1、冷锋与暖锋符号教材中有;2、冷锋与暖锋与气旋伴生,形成锋面气旋系统,明确冷暖锋的概念及特点;锋面附近风向明显不同,气温差异大,从而确定锋面位置。3、移动方向,结合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为逆时针辐合,从而确定冷暖锋位置及移动方向。第二问,降水需要条件充足的水汽,降温,尘埃三个。结合题目信息,干线附近降水要结合干线的概念组织答案。干线的实质就是一种锋面,露点的定义可以确定干湿气团,干气团主动向湿气团移动,那么湿气团密度小,应该在锋面之上,属于被迫抬升。随着湿气团抬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云致雨。这属于冷暖锋的概念在干线上的迁移运用。第三问,说明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气团的形成与地形的关系是什么?气团的水汽,热量都来自下垫面,大团均一的空气为气团,就要求下垫面地形较均一,所以该区域中央大平原有利于气团的形成,并交绥成锋面。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形成干气团;102°W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形成湿气团。干湿气团在中部平原处容易相遇交绥,形成干线。

第四步语言组织,要求规范,准确,尽量用学科属语。

第一问的位置,符号都要准确,结合锋面气旋模型完成。第二问语言准确,锋面的形成是气团交绥,不能是空气交绥。湿气团上升或者被迫抬升,不能答为爬升。由于要求分析,所以要因果分析,关键词是湿气团,密度小,上升降温。第三问关键词要体现出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空气增温变干,形成干气团。平原易使墨西哥湾暖湿气流深入,形成湿气团。中部平原容易干湿气团相遇交绥形成干线。

面对高考冲刺时期的时间紧,焦虑强,易于陷入思维混乱,产生迷茫的高原效应阶段,我们需要尽快走出来。这种分析思路在模拟考试中大胆使用,不但能够锻炼四个基本能力,更能凝聚核心素养要求,巩固深化考点知识,提高模拟复习备考效率,使我们能尽快适应新高考形势,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作者简介:胡凡东,1970年1月出生,男,汉族,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人,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地理高中教学工作,有丰富的高考备考经验,对于高中课程体系和地理教学有很深的心得和经验。现枣庄市地理教学中心团队成员,学科带头人,学校学科组长兼任学科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