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

封姣

江苏省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朝阳幼儿园 215400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贴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需通过生活经验的引入,直观呈现抽象知识,帮助幼儿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通过生活教育理论的渗透,教师可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使其融合新旧知识经验,加快幼儿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生活教育理论,切实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生活教育理论;渗透方法

引言

幼儿教育即是生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所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杜威亦强调“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幼儿对艺术有着天生的热情,很容易对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产生兴趣,儿童的生活与艺术是分不开的。陈鹤琴先生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由此可见,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艺术生活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加强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意义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创造更离不开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中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幼儿的美术教育中需要更加凸显生活化。幼儿的美术教育生活化能让幼儿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帮助幼儿理解生活并利用生活经历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

幼儿通过积累经验,能够逐渐发展艺术活动能力。教师需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充分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情趣,促使幼儿的审美体验得到丰富。在确定教学主题时,教师要将幼儿的性格特点、实际需求等纳入考虑范围,选择与幼儿生活较为贴近的教学内容,以有效唤醒幼儿的情感体验,深化幼儿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雨伞,雨伞上的图案往往较为丰富和优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以“美丽的伞”为主题的课程,鼓励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自主装饰雨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描述一些自己看到过的伞的特点,如伞的花纹、图案等。之后,幼儿依据脑海中浮现的形象,自主创作与实践,让雨伞变得更加美观。在幼儿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的初衷,这样的教学生活气息浓厚,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分享交流活动中能够互相碰撞思维,促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发挥生活材料作用,提升幼儿创作能力

在幼儿阶段实施美术教育,并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应用到幼儿教育中,而是需要教师合理选择材料,使用一些特殊性的材料,更容易激发幼儿创作欲望,进而有效提升幼儿创作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多方面领域,能够使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对于如何选择,则需要幼儿教师进行选择,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幼儿园活动区域中,以幼儿日常生活中自己喜欢的玩具为话题,引发幼儿思考。幼儿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平时你们都喜欢玩什么玩具呢?首先来讨论一下你喜爱的玩具有什么特点?”而后,幼儿们积极踊跃的回答:“我喜欢娃娃”、“我喜欢变形金刚,它可以变形成汽车”、“遥控赛车,我能很好控制它,它跑的非常快。”等等,而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活动区域中积木、纸片等等一些开放性的材料,启发幼儿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创作成何种物体,在观察后组织幼儿自由创作,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件作品。通过利用这些幼儿日常生活可以看到的材料,激发幼儿想象力、创作能力。对于这类颜色、形状等不同的开放性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并不需要受到教师规定的局限。利用开放性的材料能够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幼儿智力发展能力,在提供给幼儿充分想象空间的同时,使得幼儿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过此类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对幼儿自身拓展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为幼儿后期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四、探索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形式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尝试运用不同的生活化活动形式开展活动,采用有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感知、体验幼儿美术活动的乐趣。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现出来。在小班美术区《快乐农场》中,我以游戏“我们到农场去参观”引出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布置好的农场小动物的外形及特征,“奶牛宝宝身上缺少了什么?长颈鹿身怎么才能更漂亮呢?”接着我鼓励幼儿尝试用撕贴、纸团、吸管、印章等多种材料装饰奶牛、长颈鹿的身体。活动中,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创新地装饰了各种农场动物,给农场搭建围墙,还给“奶牛”挤奶了,充分体验到了美术活动和成功的快乐。

五、借助多媒体通过主题活动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进行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给幼儿提供感知和认识美的机会,并帮助幼儿借助美术的形式展现自我,从此带动幼儿将自身对美的感受融入到美术创作之中,同时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例如,在进行“我的家乡”主题活动时,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展示家乡的美丽的图片,让幼儿仔细欣赏、品味其中的特点,并用发言的形式,把自己的家乡讲述给大家听。让幼儿在欣赏了图片后能根据主题的发挥,创作出属于自己家乡的绘画作品。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学到了绘画技巧,同时还增加了幼儿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结束语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幼儿美术教学渗透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造,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彭玲玲.基于主题生活体验的幼儿美术活动项目开发研究[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19(06):6-7.

[2]周丽娟.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与创意性[J].安徽教育科研,2019(11):66-67.

[3]汪钰洁.武汉市幼儿园教师美术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