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 促进阅读深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内外兼修 促进阅读深入

项芬芬

浦江县实验小学 浙江 金华 322200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坚守课堂这块阵地,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阅读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关键词〕 课内精读 课外泛读 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有这样的表述:“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面临着让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艰巨任务,而就教师个体而言,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认为:课内精读是阅读教学的“支点”,课外泛读是阅读教学的“杠杆”,阅读需要“内外兼修”。

一、课内精读是阅读教学的“支点”

学习汉语,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既能读懂文章,又能写文章。从小的方面来说,汉语知识是最为庞杂的:文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标点……繁琐而能力层级低下的汉语基础知识,占据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汉语基础知识是为阅读和写作做准备的,而目前的教学将手段学习目的化,本身就是严重错位的。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类型、语法结构、修辞方法、标点的用法等枯燥而学生又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教师应在讲读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进行及时的渗透和讲解,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所以课堂上的精读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语感。

一篇文章,有重点与一般、难点与简单之别。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内心志向的段落、词句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朗读、讨论,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文中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心理。这样,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与学生认识上的时空距离就会缩短,有益于形成良好的语感。

2、指导学习方法。

对精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创设和指导要特别精心,要精心地“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精心地设计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过程和实践,总结出相关的读书方法,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如一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提示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懂读写例话,然后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进行渗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一种学习方法;“阅读提示”向学生揭示了课文的侧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教师也可以把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归类,揭示相同的学习方法……

二、课外大量的泛读是阅读教学的“杠杆”。

学习语文,加强课外阅读,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有了课内精读这个坚实的“支点”,再加上课外泛读这根有效的“杠杆”,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语言素养,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1、课外泛读的意义

(1)改变学生的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捧着教材按照教学计划挡在学生前面,犹如小脚女人蹒跚而进,企图通过一两篇课文的学习就让学生掌握一个作家,一种体裁或一种方法,通过薄薄的几册教材的“消化”就能得到点石成金的妙法。殊不知,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觉得乏味了,潜意识里造成了病态的观念——学语文课本就是学习语文,学好了语文课本就学好了语文,教学自然陷于被动。汉语是我们的母语,由于民族文化的长期的积淀和周围环境无孔不入的熏陶,我们对它具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所以,课外大量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2)营造一种“书香”氛围。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广泛阅读有益的书籍,既可以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也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的感受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温柔的一面。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让书香伴童心,让他们为“书本狂”,这将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3)丰富学生的积累。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在各种文学名著中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更展现了作家运用语言文字的娴熟的技巧。在广泛的阅读中,让学生的感情随着故事情节时喜时怒,时乐时悲,从而得到文学的滋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文学修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

2、课外泛读的指导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的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我们要经常与孩子们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从中了解孩子们喜欢的书籍。

(2)放任孩子的阅读方式。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 ,我们要更宽容一些。我们教师要少禁止,多引导:教师推荐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自己购买与图书馆借阅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看哪一类书,每天看几页书,什么时候看书都要由学生自己安排。

(3)组织阅读交流活动。放任孩子的阅读方式,并不等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袖手旁观,什么都不管。而是应该做学生积极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经常组织学习交流的活动,有好的读书方法,向同学们介绍,读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荐,有好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做到奇文共赏,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在其中渗透。这样做,激发了孩子们的内驱力,调动了积极性,他们在主动的读读、背背、抄抄、写写、说说中,将文章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要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光靠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把孩子们放到一个宽松自主的听说读写的环境中,努力拓展课外阅读空间,保证他们有充足的阅读量,最终使他们血液里流淌起真正的人格情愫和语文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昌美,《课外阅读的新解读》,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二小,2005

【2】王崧舟,《审视“语文”》,山西:语文教学通讯, 200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